“十年磨一劍”,這次磨的是飛向深空的“劍”!
2025年5月29日,隨著長征三號乙火箭在西昌的轟鳴,天問二號探測器掙脫地球引力,踏上了中國航天史上最漫長、最復雜的征程——一場長達十年的“追星”之旅。
它不僅要拜訪地球身邊一位跳著“搖擺舞”的小行星2016HO3,還要遠赴數億公里外,去會一會拖著六條尾巴的彗星311P。這場史詩級的太空馬拉松,究竟有多難?
近乎完美的“起跑”。
對于天問二號這場十年“追星”賽,火箭發射就是決定性的第一棒。這次任務,是長征三號乙火箭第一次執行如此高難度的活兒。簡單說,就是讓探測器徹底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向深空。這要求入軌精度極高,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結果如何?精度比預想的還高!這“第一棒”,堪稱打出了接近滿環10.9環的好成績,為十年征途開了個響亮的頭!
征途漫漫:十年“雙目標”的奇幻漂流。
火箭完美交棒,接下來就看天問二號探測器自己的了。它這趟旅程,可不是簡單的直線飛行,而是分成了12個關鍵飛行階段,目標更是“一箭雙雕”。
第一階段約2.5年。直撲小行星2016HO3。別看它就在地球附近“游蕩”,但個頭極小,直徑可能只有100米左右,28分鐘自轉一圈,引力微弱得像不存在。天問二號要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抵近探測、采樣,然后把裝著“宇宙土特產”的返回艙精準送回地球,這個時間預計在2027年底。
第二階段約7年。返回艙安全送達后,天問二號的主探測器可不會閑著。它將利用地球引力彈弓效應,就像用地球引力“掄大錘”,把自己甩向更遠深空,調轉方向,奔向更遙遠、更寒冷的主帶彗星311P。彗星311P顛覆了科學家對彗星通常來自太陽系邊緣“冰庫”的認知。它為何在此安家?冰從何而來?都是未解之謎。
探測2016HO3時要耐得住近太陽區域的高溫“炙烤”;飛向311P時,又得在遙遠的深空忍受極寒和微弱陽光。
天問二號的十年周期,在中國航天史上絕對是“超長待機”。對比一下:嫦娥六號月球采樣返回大概兩個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全程約兩年。
十年間,必須有一支專業隊伍3650天不間斷地守護它。這跟地球衛星的“常年維護”完全不同。
地球衛星環境相對穩定,任務固定。而天問二號要經歷多重極端環境(高溫、極寒、強輻射),執行復雜多變的任務(變軌、伴飛、采樣、返回、再變軌、探測彗星),狀態時刻在變,需要地面團隊像“貼身管家”一樣精細照料,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確保它精準飛向目標。
人才接力:誰能跑贏這場“十年賽”?
技術再牛,最終要靠人來實現。十年任務周期,對航天隊伍的穩定性、傳承性和年輕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航天隊伍正越來越年輕。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北斗團隊35歲。在近年航天發射的直播鏡頭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出現在核心崗位上。
深空探測是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科學家、工程師,還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去年底,教育部在職業教育新專業中首次增設了航天裝備領域專業,瞄準航空航天飛行器的加工制造和維修維護,為行業輸送新鮮血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