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數周的價格低迷后,中國養殖蝦市場近期顯現回暖跡象。6月下旬,廣東、江蘇等主產區的南美白對蝦價格率先止跌回升,其中60頭/公斤規格的蝦價較前期小幅上漲1-2元/公斤(約合0.14-0.28美元)。這一變化為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國際供應商(如厄瓜多爾)帶來希望,但市場參與者對后續走勢普遍持謹慎觀望態度。
1
一、供應收縮成為本輪價格上行的關鍵推手:
此輪價格回升主要源于市場供應端的階段性收緊:
1、收獲高峰尾聲:國內主要蝦類產區的集中收獲期已接近尾聲,市場整體貨源趨緊。
2、小棚蝦達標率低:以江蘇為例,約30%的小棚蝦在常規收獲期結束后,因生長未達上市規格而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3、養殖戶惜售策略:面對低迷價格,養殖戶經濟效益考量加劇。一方面,活蝦、鮮蝦市場相對高價,養殖戶更傾向直接銷售以獲得更好收益;另一方面,用于冷凍加工的小規格蝦收購價已逼近甚至低于成本線。正如業內普遍反映,“冷凍蝦收購價難以覆蓋成本,出售即意味著虧損”。行業人士也證實,當價格觸及成本線時,養殖戶普遍選擇延遲上市,進一步減少了即期供應。
1
二、天氣與病害擾動市場格局:
除季節性因素外,天氣異常與病害問題也在深刻影響市場:
江蘇:病害的蔓延導致當地蝦類生長周期延長,上市時間推遲,加劇了供應緊張。
廣東:持續高溫天氣促使部分養殖戶為規避風險,選擇提前出售小規格蝦。這一做法在客觀上減少了小規格蝦的市場流通量,反而支撐了大規格蝦的價格上行。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供應端多重因素的“組合拳”是本輪價格上漲的核心動力。
1
三、進口沖擊:低價凍蝦持續壓制國內價格:
1、進口量維持高位:
盡管2025年凍蝦進口關稅從2%上調至5%,但厄瓜多爾蝦憑借規模優勢和低價策略(4月海關均價僅4.67美元/公斤),仍占據中國進口蝦76.86%的份額。
2025年前4月中國進口暖水蝦總量達26.96萬噸,低價凍蝦擠壓國產活蝦市場份額。
2、進口與國產蝦價差顯著:
電商平臺30/40頭厄瓜多爾凍蝦售價約25元/斤,而同期國內塘頭同規格活蝦價僅14-17元/斤。即使關稅上調,進口蝦仍具價格競爭力,抑制國產蝦漲價空間。
1
四、貿易格局生變,蝦出口承壓:
中國國內蝦價的長期低迷,正悄然改變國際貿易流向:
1、國內蝦產品加工企業為控制成本,采購策略顯著調整,加大了性價比更具優勢的本土蝦源采購比例,相應減少了對進口蝦的依賴。
2、這一轉變使印度等傳統對華蝦出口國面臨嚴峻挑戰,訂單量銳減,迫使出口商重新評估其中國市場策略。
1
五、養殖成本與產業結構的深層矛盾
1、散戶主導下的無序生產:
國內養殖以散戶為主,缺乏統一產銷規劃,導致“跟風擴產→集中上市→價格踩踏”的惡性循環。2024年全國小龍蝦產量超300萬噸,南美白蝦養殖規模同步擴張,加劇供應過剩。
2、病害與天氣推高成本:
高溫天氣誘發蝦病(如弧菌、白便病),江蘇如東等地病蝦占比達30%,拉低健康蝦價;同時,臺風和赤潮進一步增加養殖損耗與風險。
1
六、消費分化與替代品沖擊
1、餐飲場景分流:
夜宵市場中,小龍蝦被淄博燒烤、火鍋海鮮等品類分流;家庭消費則傾向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基圍蝦或凍蝦,削弱國產活蝦需求。
2、預制菜庫存積壓:
2024年冷凍蝦尾庫存未消化完畢,2025年新蝦已上市,加工廠降價清貨(如蝦尾批發價跌至20元/斤以下),間接壓制鮮蝦價格。
1
七、消費復蘇乏力,短期走勢預計震蕩:
盡管價格出現反彈,市場對終端消費需求的復蘇前景仍持謹慎保守態度。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在蝦價處于低位時,消費端的購買熱情也未見顯著提升。”
行業普遍預期:
1、7月行情:蝦價大概率維持低位震蕩格局。
2、核心制約:在供需雙方的持續博弈下,短期內缺乏支撐價格大幅上漲的強勁動力。
3、未來關鍵:市場的真正回暖仍需依賴庫存的有效消化與消費信心的逐步恢復。
4、通過深加工與品牌建設提升附加值;
5、利用關稅政策引導進口結構優化,為國產蝦騰出市場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