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最近又傳出來新消息,6月27日東航接收了第11架C919(B-658U),沒想到第二天,也就是6月28日就開始上班了,執行了虹橋-天河-虹橋兩個航段。
不僅國內C919進展火熱,連國外在稍早時候也有新消息傳來。
4月29日,美國資深議員警告瑞安航空不要購買中國制造的飛機。他妄言中國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與軍方“關系密切”,還污蔑中國商飛“盜取知識產權”。他在信中還寫道:“恕我直言,美國和歐洲的航空公司就不應該考慮未來從中國購買飛機。”
3月,瑞安航空首席執行官曾表示,奧利里曾表示,如果價格合適,他會從中國訂購C919飛機。這與瑞安航空此前發出的信號相呼應,即將在波音和空客之外尋找飛機。
深挖一下瑞安航空的歷史可以發現,瑞安航空1985年成立于愛爾蘭,現全球擁有76個基地樞紐,運營超過1600條航線,是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也是波音在歐洲的最大客戶之一。
就在幾個月后,傳出了美國商務部暫停向中國商飛出售發動機相關技術許可證的消息。
一紙禁令背后,是美國政客赤裸裸的圍堵。這和4月底,美國眾議員克里希納莫西放話“歐美航司不該考慮中國飛機”如出一轍。并且這種打壓早有預兆,早在2021年,中國商飛就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所謂“涉軍黑名單”。
面對施壓,瑞安航空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反擊。CEO奧利里明確警告:若美國關稅戰推高波音飛機價格,將考慮轉投中國商飛懷抱。這家手握330架波音訂單的巨頭直言:只要C919比空客便宜10%-20%,我們當然會采購!
C919作為中國首款國際適航干線客機,天生帶著全球化的基因。它采用國際通行的“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由中國商飛負責總體設計,超過40%核心部件全球采購。
其中最關鍵的動力心臟——LEAP-1C發動機來自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的合資公司,占整機成本約30%。
這套模式本是航空業百年發展的智慧結晶。波音787的零部件來自30個國家,空客A380的供應鏈橫跨四大洲。通過全球分工整合資源,既能發揮各國技術優勢,又可大幅降低成本。
當規則制定者親手撕毀規則時,所謂“自由市場”的童話瞬間破滅。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霸道條款顯露無遺:只要產品含美國技術,就必須服從美國禁令。即使法國企業參與制造的發動機,也逃不過斷供大棒。
更深層的博弈在于,斷供發動機本質是場“極限施壓”——美方妄圖以此逼迫中國在關稅、礦產出口等領域讓步。當C919的飛控、液壓、航電系統都面臨威脅時,中國航空人清楚認識到:這顆大飛機的心臟必須自主跳動!
但航空發動機的制造難度堪稱工業領域的珠穆朗瑪峰。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的極端環境下保持可靠運轉,需要突破三重天塹: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曾坦言:1949年以來我國從未研究過大型民用發動機。
當歐美已發展至第五代技術時,我們不得不從第一代開始補課。即便軍用發動機領域已有渦扇10等突破,但民用發動機對可靠性和經濟性的苛刻要求仍是全新挑戰。
通用電氣、普惠、羅羅三大巨頭壟斷全球民航發動機市場,掌控著90%以上份額。后來者不僅要攻克技術難關,更要面對嚴密的專利封鎖和市場壁壘。LEAP系列發動機涉及的高溫合金材料、渦輪葉片制造等核心技術,幾乎全部被列為最高商業機密。
一臺成熟發動機需經歷數十年錘煉。LEAP-1C歷經十幾年測試改進,才將故障率降至每百萬飛行小時僅2次。國產發動機要獲得市場認可,必須積累數萬小時安全飛行數據——這是無法跨越的時間鴻溝。
面對斷供危機,中國的備胎計劃早已悄然啟動。兩條技術路線正全力沖刺:
長江-1000A(CJ-1000A)。這款國產大涵道渦扇發動機推力達13.5噸,媲美LEAP-1C。采用第四代單晶渦輪葉片、3D打印燃燒室等黑科技,燃油效率反超進口機型3%-8%。2018年完成首次點火試驗,2025年3月搭載C919驗證飛行“”遠超預期”,并計劃在2025年底完成適航審定,2026到2027年商用交付。
AES100渦軸發動機,是我國首款國際適航的1000千瓦級先進民用發動機,已獲頒生產許可證。其最大特點是能在結冰、暴雨、強電磁干擾等極端條件下穩定工作。
在材料領域的關鍵突破更讓人驚喜:鋼研高納第四代單晶合金DD13耐溫性能超國際同類50℃,應流股份渦輪葉片良品率達92%,鉑力特3D打印部件單機價值超300萬元。
這些突破推動C919國產化率從60%向90%躍進。中航西飛的機身、中航電子的航電系統、博云新材的剎車系統,正構筑起完整的國產供應鏈。
盡管曙光已現,國產發動機要真正翱翔藍天,仍需突破可靠性驗證關、適航認證關和量產爬坡關。
CJ-1000A仍需數萬小時試飛積累數據,原定2022年裝機目標已然推遲。正如航空專家所言:發動機的成熟度不是設計出來的,是飛出來的。另外,即使通過中國民航局審定,還需獲得歐美適航證。國產發動機必須在性能、油耗、噪音等300余項指標上全面達標,才能敲開國際市場大門。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目前航發動力年產能僅50臺,僅夠裝備60架C919。要實現2021年預測的2000架訂單需求,產能需提升30倍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