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行各業都在反內卷,鋼鐵、水泥、光伏、汽車,但是就在這個檔口,外賣三國殺確實愈演愈烈,猶有“赤身肉搏”之勢。如果說淘寶、美團、京東直接撕破臉,一點都不為過。
這場由京東殺入本地生活而掀起的外賣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大有火燒燎原之勢。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目標直指美團。7月5日,美團果斷采取零元購,將這場外賣大戰推向高潮。
7月5日,阿里、美團兩大平臺放出了大量且大額的外賣紅包券。其中包括“滿25減21”“滿25減20”“滿16減16”等多張無門檻的外賣券。點咖啡、喝奶茶、吃個漢堡,本來16塊、26塊的產品,現在只需要2塊、3塊、5塊、10塊等價格不等。
而且,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零元購”訂單。大量用戶涌入平臺下單,致使美團在5日傍晚一度宕機。官方回應稱,因用戶下單量突破歷史峰值,觸發了服務器限流保護。數據顯示,美團即時零售單日訂單突破1.2億單,淘寶閃購餐飲訂單環比暴增170%。
外賣大戰之下,最慘的是底層打工人,全國褥羊毛大勢之下,由于訂單太多,有奶茶店已失控,場面極其混亂;還有的奶茶店員無法休息,可謂崩潰至極。
隨著,外賣三國殺進入白熱化,美團、阿里、京東的股價被打個落花流水。自從4月京東殺入外賣,京東股價持續陰跌,已從170港元左右跌到124港元,股價跌超20%,市值蒸發了1000億港元;
美團股價則一直處于低位,隨著淘寶殺入,近1個月股價跌了15%,市值蒸發了約1500億港元;
阿里巴巴初期參與外賣大戰不明顯,自從5月開始股價持續陰跌,5月至今跌幅15%,隨著補貼加大,上周跌超6%,市值有跌破2萬億的風險。彼時市值比騰訊還大,如今已不足騰訊1/2。
當然,外賣三國殺白熱化,除了三家公司股價大跌,最為受傷的還有恒生科技。不少股民表示:最近恒生科技被這仨貨害慘了。在滬指屢創新高之際,恒生科技反而持續陰跌,港股恒指直接跌破了24000點。可以說,大型平臺公司燒錢大戰,對于恒科來說有一定的殺傷力,引發一些資本的恐慌。
之所以阿里巴巴和美團直面競爭,赤身肉搏,主要源自兩方面原因:一是搶占高頻,穩住電商基本盤。京東殺入即使零售,讓阿里看到了一種搶占高頻市場的新思路,通過巨額補貼搶占更為高頻的日常應用、本地生活,利用高頻外賣服務向低頻的整體電商/旅游服務進行交叉銷售 。
可以說,這幾年,阿里不僅本地生活的餓了么被美團打的收縮到2成份額防御,其核心電商業務也面臨美團、拼多多、京東的沖擊。本次主動出擊,既是搶占高頻份額,更是穩住電商基本盤。
阿里迅速推進的業務重組 , 即餓了么和飛豬并入淘寶天貓集團成為新的中國電商業務集團 , 視為兼具防御性(對標京東近期舉措)和進攻性(利用餓了么的優勢 , 在追趕美團的領先地位方面取得更顯著成效)
二是,一直擅長電商業務的蔣凡重返電商業務中心,目前他擔任阿里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且進入了阿里合伙委員會5老名單。市場分析,蔣凡重返電商事業群中心位置,若成功攻城略地,則有望再度向權力中心發起沖擊;而且,本身蔣凡的優勢就是電商業務。所以,阿里的決心不容忽視。
這場近乎近身搏殺的戰役誰輸誰贏,無法判定。市場分析,美團擁有超強的履約效率和用戶心智,且王興的眼光毒辣和美團的超強執行力,或贏面更大;而阿里巴巴則擁有巨大的流量優勢和資金優勢,淘寶+支付寶+餓了么的流量協同,或有機會改變戰局;
尤其,目前賬上現金來說,阿里現金1893億,美團現金1150億,京東集團1061億。阿里現金具有天然優勢。但是如此巨大的燒錢大戰,無論是誰最后勝出,都是一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殘酷戰役。
這次外賣三國殺,高盛研報表示, 僅2025Q2這三家在本領域的投入就達到250億(30億刀) , 同時 在202507-202606的這12個月內 , 阿里外賣業務會虧損410億rmb , 京東虧損260億rmb , 美團EBIT減少250億rmb。
高盛預測,在基準情形下,美團 積極捍衛市場份額領先地位 。 這種場景假設美團憑借強大的用戶忠誠度 ( “ 神會員 ” 計劃 ) 、 快速穩定的配送 ( 騎手數量最多+成熟的配送算法+前置倉 ) 、 多樣化的產品供應 ( 商家數量最多 ) , 以及相比 阿里巴巴 / 京東 更聚焦于低線城市而具備的更強定位優勢/更少競爭 , 成功捍衛其在餐飲外賣/即時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 , 由于缺乏關鍵的網絡規模和用戶忠誠度 , 京東的訂單量在2025年下半年預計將環比下降至1800-2000萬單 , 導致 餐飲外賣領域形成5.5:3.5:1 的競爭格局 。
在基準情形下 ( 2025年7月-2026年6月 ) , 阿里巴巴餐飲外賣業務虧損 410億元人民幣 , 京東虧損260億元人民幣 , 美團息稅前利潤 ( EBIT ) 在未來12個月減少250億元人民幣 。 我們假設美團犧牲短期盈利能力以捍衛市場份額 , 導致2025財年餐飲外賣/即時零售業務每單息稅前利潤為0.7元人民幣/0 元人民幣 , 但隨著競爭趨于常態化 , 從長期來看 ( 2027年起 ) 最終將恢復至每單息稅前利潤1.0元人民幣/1.0元人民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