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史論大V被封號后,粉絲群體的反應堪稱一場“網絡地震”
一、情緒宣泄:從破防到“圣戰”
- “民族自豪感斷供”危機。部分粉絲在社交平臺刷屏“天塌了”“以后去哪找民族脊梁”,甚至有人將封號與“西方文化入侵勝利”掛鉤。例如,某偽史論粉絲在貼吧發文:“沒有這些大V揭露真相,我們豈不是要永遠跪著學西方歷史?”
- 陰謀論升級。有極端粉絲聲稱封號是“漢奸與西方勢力合謀”,編造“平臺被猶太資本控制”的故事。某抖音用戶甚至P圖偽造“馬斯克致信拜登要求封殺中國歷史真相”的假新聞,獲得3.2萬點贊。
二、轉移陣地:從公開平臺到地下社群
- 小圈子加密化。被封賬號的粉絲迅速組建Telegram群組、QQ加密空間,使用暗語交流。例如,用“喝茶”代指討論偽史論,“搬磚”表示舉報異見者。某群組規定“新人需背誦《永樂大典科技篇》才能入群”。
- 內容“去平臺化”。粉絲開始用加密郵件傳播偽史論資料,甚至有人開發“偽史論暗網論壇”,用區塊鏈技術存儲“被禁史料”。某平臺監測到,封號后相關關鍵詞搜索量反而暴漲400%。
三、攻擊反對者:從網絡罵戰到現實騷擾
- 人肉搜索與網絡暴力。有粉絲扒出考古學者的家庭住址,在微博發布“通緝令”;某歷史系學生因轉發辟謠文章,被辱罵“西方走狗”并收到死亡威脅。
- 線下串聯行動。部分激進粉絲組織“歷史真相捍衛者”線下聚會,舉著“打倒學術漢奸”橫幅圍堵大學。浙江某高校教授因公開批評偽史論,遭遇學生家長投訴“誤人子弟”。
四、商業利益驅動:從流量韭菜到新型韭菜
- “替代性產品”收割。某MCN機構連夜推出“山海經科技考古”系列課程,宣稱“三星堆青銅器是外星黑科技”,首播銷售額破百萬。評論區出現“寧可相信外星人,也不信西方造假”的刷屏。
- 灰色產業鏈延伸。電商平臺涌現“偽史論周邊”:印著“鄭和發現美洲”字樣的T恤、刻有“牛頓抄襲中國”圖案的文創產品,甚至有人直播賣“金字塔能量水晶”,聲稱能增強民族氣場。
五、反思與覺醒:少數人的理性回歸
- “被忽悠瘸了”的自嘲。有粉絲在知乎發文:“以前覺得大V是民族英雄,現在看就是個賣PPT的”,并附上自己購買“國學能量手串”的訂單截圖。該回答獲1.2萬點贊,成為熱門話題。
- 主動學習歷史考證。部分粉絲開始閱讀《考古中國》《全球通史》等專業書籍,某B站UP主發布的“偽史論漏洞百出”系列視頻,單日播放量突破50萬。
這場鬧劇暴露的深層問題
- 認知代償心理:部分人將否定西方歷史等同于“愛國”,實則是用虛幻的優越感掩蓋現實焦慮。
- 流量煉金術失控:平臺早期縱容“震驚體”內容,最終養蠱成患。
- 教育體系短板:當學生寧愿相信短視頻也不信教科書時,歷史教育該反思了。
封號只是第一步,如何填補偽史論留下的認知真空,才是真正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