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今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六月節(jié)……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便是這“熱氣漸濃”的開始。
小暑,與大暑相對,是一個象征著“略微的炎熱”的節(jié)氣。相對于大暑而言,小暑的天氣更加溫和,但仍然需要我們注意防暑降溫。
根據(jù)最新的氣象資料分析
未來一周北京多降水天氣
據(jù)中國天氣網(wǎng)預報
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
北京有12天有降雨
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
請及時關注臨近預報預警信息
外出雨具隨身攜帶
注意防雷避雨和交通安全
這幾天,關于“北京悶熱天氣”的相關話題屢次沖上熱搜,不少人認為這是南方的“回南天”來到了北京。
事實上,所謂回南天,是指每年2至4月,主要出現(xiàn)在華南、東南等地的一種特殊天氣現(xiàn)象。而近期北京乃至華北地區(qū)的悶熱天氣,實質(zhì)上是副熱帶高壓帶來的一次“桑拿天”。
據(jù)氣象部門分析,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它引導著悶熱潮濕的夏季風北上,向北方輸送了充足的水汽。而恰好處于副熱帶高壓外圍的北京地區(qū),迎來了低層水汽條件好、雨水頻繁、濕度增大的氣象條件。對于公眾體感而言,就是悶熱多雨的“桑拿天”。
健康提示
氣象部門提示,高濕悶熱環(huán)境下,非常容易發(fā)生中暑的情況。建議公眾如出現(xiàn)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癥狀,應及時尋求幫助,盡快轉(zhuǎn)移到陰涼處休息,并保持通風,補充水和電解質(zhì),如無緩解或癥狀嚴重應立即就醫(yī)。
目前
北京正值汛期
降雨頻繁,雷雨天氣增多
潮濕環(huán)境下,電器線路易受潮短路
積塵也可能導電引發(fā)意外
老舊電器更需警惕
絕緣老化、接觸不良等問題
在多雨時節(jié)風險加倍
帶您了解潮濕天氣電器使用禁忌
掌握防火關鍵措施
雨天更要防“走火”!
高溫高濕的悶熱天氣
容易引發(fā)中暑
暑期已至
是戶外活動的高峰期
請大家盡量減少高溫時段外出
保持室內(nèi)通風和適宜溫度
注意補水
戶外工作者要定時休息
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隨身攜帶防暑用品,謹防中暑
來源:北京發(fā)布、北京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