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注意防暑降溫、清心安神、保護脾胃,適當運動,健康過夏天。
今天是7月7日,農歷六月十三,小暑。
民諺中講:“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傳統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若起居不慎便會傷人。
此外,暑多夾濕,濕氣容易侵襲人體,除容易中暑,引發熱癥外,還會引起水濕固脾,胸悶氣短、嘔吐疲倦等癥。
小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養生節氣,牢記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訣,為自己和家人收藏轉發,健康過整夏。
01
三忌
1.食忌大熱,誘發疾病
《黃帝內經》中講:“凡是心臟不適,愈于長夏。”
高溫天氣下,人容易煩悶抑郁,心火過盛,使心臟排血量下降,各個器官的供氧能力變弱。
飲食方面需格外注意,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心病舊疾。
大多有溫熱、升騰作用的食物,五行都屬火,易使身體陽氣過盛。
應忌食辣椒、羊肉、白酒等大熱食物,日常穿著要以清涼為主,忌過厚過多。
2.動忌大汗,徒耗陰氣
小暑養生應遵循“少動多靜”的原則,適度出汗可促進體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
而運動劇烈、出汗過多,則易傷津耗氣,脫水中暑,增加身體耗損。
運動時,可在清晨或傍晚較為涼爽的時刻,以舒緩的運動方式鍛煉1小時左右,身體微微出汗最佳。
運動過后及時補充水分、鹽分,防止出汗過多,血粘度升高,給身體造成傷害。
3.臥忌貪涼,百病損傷
暑天悶熱,熱則容易貪涼,尤其是在睡眠時,人體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極易受到寒邪侵襲。
加之,空調溫度過低,背部受涼咳嗽不斷,腿部受涼關節疼痛,腹部受涼腹痛腹瀉。
入睡時,要蓋好腹部、肩頸、膝關節等易受涼的部位。
同時,需避免空調直吹,或溫度過低,防止感冒鼻塞,四肢乏力、頭暈頭痛等癥。
02
三宜
1.宜吃三寶,合理飲食
第一寶:蓮藕
《本草綱目》中講:“蓮藕為靈根,能健脾養胃,清熱安神,是夏季佳品。”
藕中有大量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吃藕既能補充營養還可清熱除煩、補充水分。
此外,生藕可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熟藕可健脾利胃、補益養血。
第二寶: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時節吃黃鱔是遵循“春夏養陽”的原則,有“冬病夏養”的作用。
其性溫味甘,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
可補脾益氣、消除積食、美容養顏、明目、祛風濕、強筋骨。
第三寶:綠豆芽
綠豆在發芽時,部分蛋白質會分解成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其熱量低、水分和纖維素含量高,營養價值遠超綠豆。
有清暑熱、調五臟、通經脈、補腎臟的作用,是夏季的瘦身佳品,也是便秘者的健康蔬菜。
可與姜絲搭配,中和綠豆芽的寒性,炒制時可適量加些醋,防止維生素B1的流失。
2.宜晚睡早起
《黃帝內經》中講:“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夏季晝長夜短,陽氣盛行,陰氣衰退,晚些入睡可彌補陰氣不足,早點起床可順應陽氣興盛。
每天保證7小時高質量的睡眠,加上午睡半小時,有助于提高腦部供血能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時最好平躺,切忌趴著睡,容易對呼吸系統、內臟、骨骼等造成損傷。
3.宜情志疏泄
心是五臟六腑之首,素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的說法,所以心臟的養護極其重要。
中醫認為,心靜能夠緩解緊張著急的情緒,令心情舒暢,氣血和換,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從而協調各臟器的功能。
此時,除了保證睡眠、合理運動外,還要飲食清淡少油膩,學會情緒轉移,戒躁戒怒。
入睡時可放松全身,排除雜念,安然入睡,也可聽些舒緩的音樂來助眠。
03
三秘訣
1.避暑
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是因在高溫烈日下,體溫調節出現紊亂,身體散熱出現障礙,使熱量積聚無法驅散導致的。
夏季陽光毒辣,不可長期在外工作、暴曬,亦不可過度勞累,平時要多補充水分,勤換衣物,讓汗液及時排除。
陰暑是因暑天不恰當的吹風乘涼、喝冷飲,使寒邪入體遏制了陽氣而導致的。
夏季再熱,也不可大量喝冷飲、洗冷水澡,忌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2.避濕
《黃帝內經》中講:“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夏季多暑濕,令人感到頭重腦疼、胸悶脾虛、對于呼吸系統有病癥的人來說,則易引起咳疾。
日常起居要保持室內干燥,多開窗通風。
外出時少去湖邊、河邊潮濕的地方,不做潮濕的樹樁、椅凳,容易引起痔瘡、風濕等癥,還會損傷脾胃,造成消化不良。
3.穴位養生
內關穴:寧心安神
按摩方式:手指指腹向下用力點壓,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有微微酸脹感為宜。
作用:養心通脈、調節自律神經、解除疲勞、改善胸悶胸痛、心悸盜汗等癥。
陰陵泉:利水除濕
按摩方式:手指指腹按揉,左右交替,2分鐘左右即可。
作用:利水除濕,調理三焦、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消化道不適。
涌泉穴:滋陰降火
按摩方式:拇指較大力按揉,每只腳20-30次,可在泡腳后或入睡前按摩,效果更好。
作用:緩解出汗過多引發的陰虛上火,口干舌燥、焦躁不安等癥。
但惜夏日長,切等清風來,愿你心中無掛礙,隨處可清涼。
小暑過后便是入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刻即將到來。
從此刻起,就要防暑降溫、清心安神、保護脾胃、調節心態,養護身心。
點亮“在看”,將這份養生秘籍轉發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我們一起保養身體、平安順遂,健康過整夏。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作者:國文,國學生活(ID:gxsh789),國學智慧,美好生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替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千萬國學愛好者的聚集地!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