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星
編輯| 汪戈伐
杉杉系正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2025年6月26日晚,杉杉股份公告稱,寧波中院已完成對副董事長鄭駒持有的181萬股股份的司法強制執行,成交均價不足10元/股。隨著股權被清零,這位曾被視為“杉杉太子”的鄭駒正式退出集團,結束了與杉杉系的所有聯系。
杉杉的故事始于1989年。彼時31歲的鄭永剛接手瀕臨破產的寧波甬港服裝總廠,改名為“杉杉”,并將業務重心押注于當時較為冷門的西裝市場。
借助央視廣告和“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洗腦式宣傳,杉杉迅速打開市場。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第一股,高端西裝市場份額一度達到37.4%。
服裝業務步入正軌后,鄭永剛開始尋求第二增長點。1999年,他以8000萬元收購鞍山熱能研究院的鋰電負極材料項目,經過多年投入,直到2007年iPhone發布帶動鋰電需求爆發,杉杉才迎來突破。
隨后,杉杉迅速成為ATL(寧德時代前身)與比亞迪的重要供應商,先后打破日本企業壟斷,進入電解液領域,2017年負極材料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奠定其鋰電材料龍頭地位。
2021年,杉杉以高溢價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成立杉金光電,完成“鋰電+光電”雙主業布局。集團還跨足金融、醫療、外貿等多個領域,參股寧波銀行,控股君康人壽,籌建5000床位的杉杉醫療集團。
然而,繁榮的背后風險凸顯。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長期為負,過度依賴應收賬款和存貨支撐利潤,資金鏈極度脆弱,擴張戰略缺乏穩固基礎。
2023年2月,鄭永剛因突發心臟病去世,未留下明確接班方案。其長子鄭駒臨危受命,繼任董事長。
但短短兩個月后,家族矛盾公開爆發。鄭永剛遺孀、財經主播出身的周婷,以未成年子女法定監護人身份,質疑鄭駒繼位合法性,并通過法院凍結杉杉控股平臺“寧波青剛”51%股權。家族內斗由此公開化。
盡管雙方短暫達成“共治”協議,鄭駒保留董事長職位,周婷進入董事會,但內部裂痕未能彌合。2024年11月,鄭駒宣布辭職,集團控制權全面轉移至周婷。
周婷接管時,杉杉面臨極為嚴峻的財務困境。2024年,杉杉股份實現營收186.8億元,同比略降,歸母凈利潤虧損3.67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7.68億元,第四季度單季扣非虧損達8.05億元,主營業務明顯失速。
資產負債表持續惡化。截至2024年9月,賬面資金僅38.39億元,而總負債高達236.7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62億元,一年內需償還債務超21億元。
杉杉控股的債務更為嚴重,負債總額122億元,已被債權銀行申請破產重整。2024年11月18日,周婷正式接任杉杉股份董事長;2025年2月7日,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身份被變更為疑似其親屬的周順和,此舉被外界視作隔離風險的操作。
集團資產陸續被處置。2024年11月,永杉鋰業控股權轉讓;2025年2月,核心子公司股份劃撥給債權方;2025年6月,杉杉控股持有的130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被法院拍賣,由私募投資人魏巍收購。曾經涵蓋服裝、鋰電、光電、醫療、金融等多元產業的杉杉帝國,已名存實亡。
鄭駒個人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其所持股份被司法強制執行清零,因未履行合同義務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涉案金額超2700萬元。從接班人到失信人,其個人命運成為杉杉系快速崩塌的縮影。
杉杉的崩盤并非個例,而是中國許多民營企業在“創始人退出”后面臨的普遍困境:多元擴張缺乏主業支撐,治理結構依賴個人權威,缺乏有效接班制度。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極易陷入股權爭奪、資產流失及信用危機交織的困局。
2025年2月,杉杉集團進入破產重整聽證階段。是否能成功引入新資本、保住核心資產尚無定論。但杉杉的沉浮,或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治理結構升級的起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