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馬爾彭薩機場的手銬,儼然成了美國長臂管轄的幫兇。
33歲的中國工程師徐澤偉夫婦,剛剛乘機飛抵時尚之都米蘭,就莫名其妙地被當地警方給扣留了。
這一幕,像極了十二年前紐約機場的一幕——當時,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轉機時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帶走。
最后,還是在法國人將自己這顆“工業明珠”的核心業務賣給美國人之后,皮耶魯齊才恢復自由。
這次的事件同樣讓人想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無端扣押的數年歲月。
歷史總在重復,但這一次被針對的中國,早已不是可以隨意拿捏的對象。
徐澤偉的遭遇,實際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圍獵。
他是上海積塔半導體的IT部門經理,本計劃和妻子在意大利度過八天假期。
為了過一次二人世界,他們將七個月大的女兒交給父母照顧,這本應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家庭旅行。
可飛機落地的瞬間,意大利警方就十分精準地找到了他。
接著,從扣押手機到被送入布斯托-阿爾西齊奧監獄,整個過程干脆利落,像演練過無數次一般。
意大利警方的背后推手,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美國司法部第一時間宣布,他們非常支持此次逮捕,并指控徐澤偉曾經“竊取了美國的新冠疫苗研究數據”。
這樣的劇情,和皮耶魯齊、孟晚舟兩個案件如出一轍。
美國用兩次逮捕,收割了“法國工業明珠”,讓華為沉寂了兩年多。
如今,他們想故技重施,繼續用中國的技術人才為人質,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說起來,意大利雖然也算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卻不是打手,犯不著為了美國干這樣的臟活兒。
他們這次之所以甘愿幫美國出手,自然是有自己的算計。
如今執政的梅洛尼政府,應該是打算用這件事達到三個目的:
政治上,向美國證明自己是北約中“最聽話的盟友”;經濟上,讓美國放寬《通脹削減法》對意大利新能源汽車的限制;
可他們忘了,當年的孟晚舟事件,讓加拿大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加拿大為美國扣押華為高管三年,換來的是中加關系冰封、加拿大企業在華市場的縮水,以及經濟上遭受的重大損失。
而如今的意大利,旅游業占GDP的13%,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場。
試問,徐澤偉以游客身份被捕的消息傳開后,誰還敢放心去意大利?
更諷刺的是,就在徐澤偉被捕前兩周,意大利人還在G7峰會上說“不想與中國脫鉤”。
嘴巴說著不脫鉤,身體卻跟著美國往溝里跳,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只能引來中國人的唾棄與抵制。
另外,美國對徐澤偉的指控,漏洞也多到經不起推敲。
美方稱,他參與了一個黑客組織,在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間攻擊了超過6萬家美國實體,并且竊取了得克薩斯大學的病毒和疫苗數據。
可稍微想想就會發現不對勁。
哪個國家會讓參與過“黑客行動”的人,敢用真實身份申請歐美簽證?而且還是去作為美國盟友的國家去旅游?
另外,在2020年全球疫情最嚴重時,中國的抗疫成效顯著,根本沒必要去冒險竊取別國疫苗。
而且,徐澤偉的妻子在聽證會上也說得很清楚:
丈夫只是普通技術人員,2020年手機曾被盜過,即使世界上真的有這么一個叫“徐澤偉”的黑客,也很可能是身份誤認。
徐澤偉的辯護律師恩里科?賈爾達也認為,美國的指控相當模糊,案件本身缺乏清晰度。
不過這些辯解,像當年皮耶魯齊的呼喊一樣,在美國精心編織的“證據網”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最終,徐澤偉夫婦還是被監禁了,正等待著國家的援助。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懂,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司法案件,而是美國對中國技術領域的打擊。
徐澤偉供職的上海積塔半導體,是中國突破“芯片圍堵”的關鍵力量。
這家公司專注于車載芯片的制造,客戶包括比亞迪、上汽等車企,是中國汽車產業擺脫芯片依賴的重要支撐。
而徐澤偉雖無留學經歷,但作為IT系統主管,手里掌握著芯片生產線數據流架構——這正是國產芯片替代的核心機密。
只要控制了他,美國至少也能給上海積塔搗搗亂。
可能他們還幻想過,可以和當年對待法國人一樣,搶奪中國的優秀企業。
事實上,美國早就盯上了中國半導體人才。
2025年初,美情報機構的報告便明確表示,他們已經將中國半導體人才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很顯然,他們的打擊策略,比孟晚舟事件時更狠了。
2018年,他們瞄準的是華為副董事長,現在卻把目標對準半導體公司的中層骨干,打擊面擴大到整個基礎技術領域。
而且,他們的手法也變了。
孟晚舟案中,美國至少還拿出所謂“違反伊朗制裁”的銀行流水當證據;而這次,他們全靠“數字痕跡”這種虛擬證據。
這種模糊的指控,就像一張可以隨意拉伸的網,今天能把徐澤偉套住,明天就能無限延展,套住任何一位成績卓越的中國工程師。
另外在今年3月,美國司法部還懸賞1500萬美元通緝四名中國公民,指控他們“非法轉讓技術給伊朗”。
這哪是懸賞,分明是鼓勵全球情報人員去迫害中國的技術人才。
美國一邊標榜自己是“自由世界的領袖”,一邊干著最專制的事情。
“電報”社交軟件的創始人帕維爾?杜羅夫,就因為拒絕給政府留后門,便被冠以“涉嫌恐怖主義”的罪名而被抓捕。
這種靠迫害得到特權的手法,在他們看來早已是家常便飯。
他們這一次指控中國人是“黑客”,但其實真正的“黑客”正是美國自己。
中央情報局的“穹窿7”項目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全球其他國家領導人的通信設備中,植入間諜軟件。
一邊搞全球監控,一邊指責別人“網絡攻擊”,這套雙標玩得真是爐火純青。
在徐澤偉案中,美方說他郵箱里有“非法活動的證據”,卻死活不肯公開具體內容。
復旦大學沈逸教授看得透徹,他認為這些漏洞百出的指控,不過是政治博弈的工具。
面對這樣的圍獵,中國不會像阿爾斯通那樣任人宰割。
中方律師團正依據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質疑美方電子證據的合法性。
該條例對跨境數據調取有嚴格限制,美國想隨便拿“數字痕跡”當證據,沒那么容易。
另外,我們的經濟反制則更有威懾力。2024年,中意貿易額達780億歐元,意大利奢侈品牌在華銷售額占其全部的38%。
如果中方啟動對意大利酒類、豪車的審查,梅洛尼政府得到的那點好處,根本抵償不了損失。
歷史總是有相似性,但同類事件的結局卻有可能不同。
意大利給中國公民戴手銬時,其實是在給自己的經濟套枷鎖。
美國沉醉于“法律霸權”時,也不會意識到中國的反抗會如烈火般猛烈。
十二年前,美國能靠一場逮捕收割阿爾斯通;十二年后,想靠同樣的手段打壓中國技術發展,注定行不通。
中國的技術人才不會因為恐嚇就停下腳步,中國突破“芯片圍堵”的決心不會動搖。
美國的盟友們也該想清楚:跟著美國圍堵中國,最終只會反噬自己。
這場在米蘭上演的“孟晚舟式”鬧劇,終會讓世界看清誰在破壞規則,誰在守護正義。
而中國,會用實力證明:美國的霸權套路,已經到了失靈的時候。
參考資料:
1、中華網《上海IT工程師落地米蘭被逮捕 涉工業間諜指控》
2、中國青年網《孟晚舟剛回國,為什么法國阿爾斯通前高管卻“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