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教委《關于中小學教師全員心理健康教育素養提升實訓》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雙榆樹第一小學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7月2日上午,雙榆樹一小特邀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常小敏和中科院心理所王利剛研究員親臨學校多功能廳,為全體教師帶來了兩場精彩紛呈的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培訓。兩位專家分別以《做一名幸福的老師》和《陽光心態與積極心理建設》為主題,從不同視角切入,為老師們呈現了風格迥異卻又同樣深刻的心理健康培訓盛宴,讓老師們受益匪淺,紛紛對此次培訓點贊不已。下面,讓我們跟隨小編的視角,一同回顧這兩場精彩紛呈的培訓。
一、做一名幸福的老師
7月3日,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常小敏如期蒞臨雙榆樹第一小學,以《做一名幸福的老師》為題,結合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與深厚的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教師們深入解析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構建路徑。
核心觀點:教育關系的良性循環
常老師指出:“幸福教師的職業狀態,是學生喜歡、家長信任、同事欣賞的正向循環?!彼ㄟ^對比強調,當教師陷入“學生反對、家長懷疑”的惡性循環時,很容易被焦慮情緒所籠罩;而只有建立起正向的教育關系,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這一觀點讓老師們深刻認識到良好教育關系的重要性。
角色解構:三重身份下的共情法則
常老師強調,教師需從“學生、教育者、家長”三重身份去理解教育。她說道:“難忘的導師往往讓學生感受到被欣賞,而接納所有學生,是教育的起點?!痹诂F場互動環節,她巧妙引導教師反思教育關系中的核心矛盾,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教師突破認知壁壘,更好地理解學生和家長的內心世界。
破局策略:家校協同與自我關懷
針對當前教育中出現的“學習困難門診”等新挑戰,常老師提出了分級應對策略:對于輕度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注;而對于重度心理問題學生,則應以“維持安全”為首要任務。在家校合作方面,她分享了“尊重真誠、換位共情”四大原則,并通過實際案例演示如何用合作式語言重建家校之間的信任關系。
此外,常老師還警示老師們要警惕“情緒勞動”過度消耗所帶來的危害。她現場展示了“減壓工具表”,并鄭重強調:“愛學生前先愛自己。”同時,她還通過溝通模型詳細解析了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保持情緒的平衡,為老師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自我關懷方法。
在分享的尾聲,常小敏老師傳遞了這樣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教師需以積極視角成就學生,也成為更好的自己?!边@場培訓猶如一場心靈的洗禮,給雙榆樹第一小學的老師們帶來了深深的啟迪。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位老師都將努力成為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二、陽光心態與積極心理建設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王利剛博士,于去年正式受聘成為雙榆樹第一小學的心理副校長。作為本場培訓的主講專家,這也是王利剛博士首次與雙榆樹一小的老師們深入交流。他以“陽光心態與積極心理建設”為主題,在講座中,巧妙運用生動鮮活的案例,讓抽象的心理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憑借豐富扎實的心理學理論,為老師們剖析心理現象背后的深層原理;并分享實用有效的技巧,助力老師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這場講座如同一場知識的盛宴,為現場教師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啟迪智慧的認知升華之旅。
講座伊始:趣味開場提振精神
講座一開始,王利剛研究員帶領全體教師做起了手指操。通過對手部不常刺激的部位進行針對性刺激,瞬間提振了整個會場的精神氛圍,讓老師們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后續的培訓中。
故事引入:引發教師深度思考
接著,王研究員通過“躺耙的小張”的故事,巧妙地引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小張同學在初二時因干農活受傷嚴重,休養兩個月后重返學校參加期末考試期間,卻不幸得知父親去世的噩耗。王研究員隨后設定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劇情走向:一是小張心態頹廢,陷入絕望的深淵;二是小張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境,最終走出陰霾。王研究員表示,設置這兩個劇情旨在引導教師們深入思考,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時,究竟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心態。在與老師們進行了簡短而熱烈的交流后,他神秘地表示答案將在最后公布,這一懸念瞬間勾起了老師們的好奇心。
直觀展示:不同角度結果迥異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所產生的影響,王研究員展示了一張神奇的圖片。圖中有藍黑色裙子和黃白色裙子,當從一個裙子上取一塊色塊,平移到另外一個裙子的相同位置時,結果竟然呈現出一樣的顏色。他解釋道,這表明同樣一件事情或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來看待,結果往往會截然不同。這一觀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教師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引發了他們深刻的共鳴和深入的思考。
深入探討:壓力與幸福的關系
隨后,王研究員從幸福與壓力的指數關系入手,深入探討了壓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指出,適度的壓力猶如一把雙刃劍,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壓力卻會如洪水猛獸般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學會如何科學管理和有效調節壓力,對于提升心理素質至關重要。這一觀點讓老師們對壓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為他們今后應對壓力提供了理論依據。
經典案例:半杯水的智慧啟示
講座中,王研究員還分享了經典的“半杯水的智慧”案例。他強調,面對半杯水,悲觀者看到的是缺失的一半,而樂觀者則看到的是擁有的一半。這種截然不同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往往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心態和情緒。通過這個簡單的案例,老師們深刻體會到了積極心態的強大力量。
知識拓展:大腦解釋器與理論解析
此外,王研究員還詳細講解了大腦的解釋器功能、因果論與目的論的區別。他提到,大腦會根據我們的信念和期望來解釋外界信息,所以調整自己的信念和期望,是改變心態的關鍵所在。同時,他還介紹了一些增加積極情緒的實用方法,幫助教師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增加積極情緒,從而提升自身的心理韌性。
公布答案:真實經歷激勵人心
講座最后,王利剛研究員正式公布了“躺耙的小張”故事的答案——選擇二是正確答案。他深情地透露,自己就是故事中小張的原型,這些苦難都是他曾經的真實經歷。正是憑借著積極的心態,他才戰勝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最終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以此激勵教師們要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和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因為心理素質的提升不僅關乎個人的幸福和成長,更關乎教育的質量和未來。這一坦誠而勵志的分享,讓老師們對王研究員肅然起敬,也為本次講座畫上了一個圓滿而動人的句號。
培訓反響:好評如潮收獲滿滿
本次講座得到了現場教師們的一致好評,大家紛紛感慨受益匪淺。一位參會教師激動地表示:“王研究員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積極心態的重要性,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巧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我會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努力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p>
此次“全體教師心理素質提升培訓”講座的成功舉辦,猶如一場及時雨,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師們的心理素質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更為推動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教師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積極的心態,投身到學生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中,書寫雙榆樹一小更加絢麗的教育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