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分享了廣州和深圳各市轄區GDP在全國地級行政區間的排名。
數據顯示,深圳有五個區的GDP,可以排到全國地級行政區的前百強,其中深圳南山區甚至超過了沈陽,排到全國前三十強。
跟北京和上海這兩座一線城市相比,深圳南山區的GDP屬于什么水平?在北上廣深的市轄區中,南山的情況是特殊的,還是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現象?
這一篇,我們提取北上廣深各市轄區的GDP,繪制一張圖表,在同一比例尺下展示四座城市市轄區的經濟規模區別。
下圖按照市轄區GDP規模將各地的GDP按照城市分類堆積起來,并使用曲線連接同一排名的市轄區。
略作說明的是,下述圖表中數值的堆積方式與常規圖表略有不同,刻度尺的起點位置在上方,從上往下走,累計數據越來越大。
上海的浦東新區和北京的海淀區的GDP規模,比前述的深圳南山區要高出不少,兩個市轄區的GDP均突破了萬億元規模。
要知道,哪怕到2024年度,全國也只有27個地級行政區的GDP規模達到了萬億元以上。
所以,一個市轄區的GDP,要高過絕大多數地級行政區,這也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浦東新區的行政級別要高于深圳市了。
除了前述超過萬億的海淀區外,北京朝陽區的GDP也在9000多億級別,與深圳市南山區的差距只有幾百億。
GDP規模達到2萬2千億以上級別的城市,全國共有七座,除了北上廣深,還有重慶、成都和蘇州。
但從圖表中,我們可知以下:上海的浦東+閔行,北京的海淀+朝陽,深圳的南山+福田+龍崗和廣州的天河+黃埔+越秀+白云+番禺,都剛好在2萬2億千左右。
上海之所以能夠超過北京,更重要的原因是每個市轄區的經濟規模都比較強,除了崇明外均在千億以上。
而北京的優勢在于除了前述的海淀和朝陽外,還有6千億級的西城區和5千億級別的大興(全國縣域第一強昆山也不過5千億)。
深圳的短板在于面積太小,市轄區數量太少,比如再增加惠州惠陽、東莞南部,經濟規模很可能會趕上北京和上海。
至于廣州,似乎找不到一個強大的經濟引擎(天河區明顯不如浦東、海淀或南山),像北京、上海和深圳一樣,來帶動全市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