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數據披露,中東武裝沖突導致流離失所人數同比增長逾18%。國際紅十字會警告,地區主要港口遭襲將加劇人道危機。
7月7日凌晨,以色列空軍突襲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20余次轟炸三座核心港口,全球安全格局驟然動蕩。
以色列“黑旗”行動細節全揭曉
以色列國防部長伊扎克·卡茨于襲擊當天凌晨發布命令,啟動“黑旗”作戰。多架戰機自南部基地起飛,跨越數千公里,直撲也門西部關鍵港口——拉斯伊薩港、胡代亞達港、拉斯卡納蒂布蘇萊曼港,包括港區發電站及補給節點在內的戰略目標。
塔斯社、半島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第一時間證實,荷臺達地區夜間遭到20余次密集空襲。衛星遙感數據顯示,港區多處設施燃起大火,油庫、碼頭、能源設備不同程度受損。
Al Masirah電視臺畫面顯示,胡塞武裝防空部隊嘗試組織攔截,部分以色列戰機被迫臨時規避,但港口損毀已成事實。
伊扎克·卡茨公開表態稱,“任何威脅以色列安全的勢力都將付出代價,無論其背后是誰。”他直接點名胡塞武裝與伊朗,強調以色列對敵對方“絕不留情”。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亞則聲稱,空襲雖猛烈,但胡塞空軍已成功擊退部分以軍戰機,遏制了襲擊強度。
這一輪大規模空襲,不僅是對港口基礎設施的毀滅性打擊,更是以色列對胡塞武裝近期遠程導彈襲擊的直接回應。
胡塞武裝7月2日、7月6日連續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對以色列本土機場和雅法、阿什克隆、埃拉特等戰略目標發起打擊。以色列情報界評估,胡塞武裝遠程打擊能力正持續提升,已成為以色列國家安全的現實威脅。
以色列防務體系持續拉響警報
以色列在多線作戰狀態下,國內外壓力同步上升。7月6日凌晨,第810旅部隊突然越境進入敘利亞南部,針對前敘政權遺留軍事目標實施地面突襲。
當天,以色列空軍又對黎巴嫩北部、東部、南部發起九輪空襲,目標鎖定真主黨相關設施與武裝據點。
加沙地帶局勢急劇惡化。加沙地帶政府新聞處通報,7月初兩天內,超300人因以色列空襲喪生。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巴勒斯坦人累計死亡人數已突破5.6萬。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呼吁各方克制,但地區安全局勢依舊持續惡化。
以色列與伊朗表面維持脆弱停火,但伊朗對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中東代理力量持續提供武器與技術支持。
以色列防務高層認為,伊朗“影子戰爭”策略正威脅以色列本土安全,胡塞武裝導彈突襲已成為“中東版多米諾骨牌”,對以色列戰略后院構成極大壓力。
以色列社會壓力與軍力動員新高
多線作戰導致以色列軍方兵力告急。國防部7月6日宣布,將向5.4萬名大學生發出緊急征召令,要求其服役參戰。
以色列國會安全委員會數據顯示,以色列常備役和預備役總動員規模已逼近50萬,創近十年新高。社會各界對兵源壓力表達擔憂,青年團體抗議“高強度動員影響教育和就業”。
經濟層面,港口空襲影響迅速波及全球能源、物流市場。路透社數據顯示,7月7日也門西部港口關閉后,紅海航運線路平均延誤時間增加12小時以上。國際油價短線飆升,美國紐約原油期貨突破每桶92美元,市場擔憂中東石油供應鏈失穩。
以色列國內社會分裂日益加劇。部分民眾支持政府“強硬反擊”,力挺空襲行動;另有聲音質疑多線沖突是否會拖垮國家安全底線。
6月末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民調顯示,超過43%的受訪者擔憂多線作戰導致國家“戰略超載”。政府高層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選擇壓力。
胡塞武裝反擊與地區格局再洗牌
胡塞武裝并未因港口被炸而收斂攻勢。7月6日后,胡塞方面再次宣稱對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發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并將攻擊范圍擴展到雅法、阿什克隆、埃拉特等地。以色列軍方承認部分導彈被“鐵穹”系統攔截,但多地爆炸聲依然引發恐慌。
胡塞武裝借助伊朗等外部力量,正快速發展遠程打擊技術。6月,胡塞裝備“巴勒斯坦2”新型導彈,引發美國國防部關注。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指出,胡塞已成為伊朗地區戰略的重要“前哨”,紅海安全態勢被進一步復雜化。
以色列對胡塞的高強度空襲,意在震懾敵方,但效果存疑。胡塞武裝堅稱“不會屈服外部壓力”,并號召也門民眾“全民抗戰”。
地區專家分析,未來胡塞可能加大對以色列本土及其重要基礎設施的襲擊頻率,雙方沖突進入“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
國際社會反應與局勢走向
聯合國、歐盟、阿盟等多邊組織密切關注局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方“切勿升級沖突”,為人道主義救援提供安全通道。美國國務院聲明,支持以色列“自衛權利”,但敦促其“避免無差別傷害平民”。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則強烈譴責以色列空襲,指責其“破壞地區穩定”。
全球金融市場高度敏感。7月7日,歐洲三大股指全線下跌,避險資金流入黃金與美債。國際能源署預測,若紅海-蘇伊士航道持續受威脅,全球油氣供應鏈可能陷入新一輪危機。
以色列情報部門正密切監控胡塞武裝及伊朗動向。以色列國內對未來局勢普遍擔憂。部分軍事分析人士警告,若胡塞武裝進一步獲得遠程導彈、無人機等高端裝備,中東局勢或將失控。以色列國防大學最新報告提出,“紅海安全屏障”建設已成以色列防務新任務。
6月中旬,沙特、阿聯酋等國也門政策明顯轉向,呼吁各方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中國外交部連續發聲,主張通過對話協商維護地區和平。
伊朗則公開聲援胡塞,強化“反以”聯盟。美國務院對伊朗-胡塞合作表達嚴重關切,警告紅海航道“不能淪為武裝沖突試驗場”。
以色列在多線壓力下,正面臨“戰略收縮”與“主動出擊”的艱難抉擇。國防高層強調“必須保持主動權”,但多線拉鋸戰已令國家安全承壓。胡塞武裝則試圖以高頻襲擊、輿論宣傳和外部聯盟穩固自身地位。
未來數月,國際社會能否推動停火談判、遏制局勢升級成為最大懸念。紅海航運安全、全球能源穩定、區域政治格局均將受到以色列-胡塞沖突的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06 10:12:以色列被曝多處軍事設施曾遭伊朗襲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