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少年審判,不止于審判,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讓未成年人重回人生正軌,這是法院的職責所在。
近年來,廣東省東莞市兩級法院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引入司法社工,幫助迷途少年重返正道;啟用親子關系評估機制,幫助未成年人更好地選擇未來。從“校園法官”到模擬法庭,東莞法院用法治經緯編織青春防護網,讓每個祖國的花朵都能在法治晴空下向陽生長。
司法社工挽救迷途少年
“豪哥,謝謝你,我現在在學校一切都好。謝謝您和法官的幫助。”近日,司法社工盧澤豪收到了一起團伙搶劫案被告人小偉發來的微信消息。
小偉在看守所服刑期間,負責承辦這起案件的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婉筠聯系到了盧澤豪,希望他能為小偉進行延伸幫教,協助其做好回歸社會的準備。
盧澤豪經過調查了解到,小偉的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平時很少關心小偉,小偉初中畢業后便無所事事,結交了一些社會閑散人員。這次的案件,便是小偉為了所謂的“義氣”跟著這些社會閑散人員一起去搶劫。但過程中小偉并沒有動手,只是站在一旁,因為主觀惡性不大,被法官依法輕判。
在與小偉溝通后,盧澤豪才知道,其實小偉一直很想繼續讀書,但是自己的學習成績并不好,怕父母不支持他,也從未和父母提及過此事。于是,盧澤豪向小偉介紹了有關職業教育的信息,并詳細詢問小偉對哪些學科感興趣、將來想做什么工作等。根據小偉的意愿,盧澤豪和小偉母親咨詢了多所學校,終于找到一所合適的職業學校。幾個月后,小偉走出看守所,順利進入學校就讀,并向盧澤豪發來了感謝的消息。一直通過盧澤豪關注著小偉情況的陳婉筠得知這個消息,也非常開心。
東莞法院全面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將特殊、優先、雙向、全面保護理念落實到每一個案件辦理中。從2013年開始,為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東莞中院建立“社工﹢志愿者”結對幫扶新模式,在未成年刑事審判工作中引入司法社工,運用社工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方法,為案涉被告人、被害人、社矯對象等提供司法服務、心理疏導、針對性幫扶等,給案涉相關未成年當事人帶去司法關懷。2024年,東莞中院駐點司法社工完成庭前提審、社會調查、庭后定期回訪108次,開展個案跟蹤幫教、家庭個案輔導34個,服務未成年人113人次。
親子關系評估破解撫養權難題
“我是媽媽,我照顧孩子更細心更耐心,孩子跟我在一起明顯更快樂。”
“孩子明明更喜歡我這個爸爸,我工資比你高,孩子跟我過物質條件會更好。”
爸爸經濟條件更好,但是媽媽好像和3歲孩子關系更好——面對爭執不休的父母,孩子的撫養權該判給誰?這讓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的承辦法官徐珍犯了難。
為更加科學地評判撫養權歸屬,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徐珍啟用了親子關系評估。負責評估的心理咨詢師告訴徐珍,媽媽林女士對孩子百依百順,但這并不利于孩子社會化的成長。林女士分不清楚孩子跟自己的關系,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來對待,可能影響孩子的社會化,讓孩子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但爸爸張先生不會太遷就孩子,會把孩子當成相對獨立的個體對待,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社會化都很有幫助。
評估報告出來后,徐珍分別和張先生、林女士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并積極溝通協調。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孩子由張先生撫養。
“從2015年開始,我們就啟用了親子關系評估機制,截至目前,共評估了21個案例。回訪時我們看到,離異的雙方都能履行好自己作為父母的義務,孩子的狀態也很好。這項機制給法官提供了另外一個專業視角,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而幫助法官為幼小的未成年人選擇一個更適合的撫養人。”徐珍說。
除了親子關系評估機制,對判決結案當事人的婚姻及子女撫養情況跟蹤回訪、離婚調適輔導等,也是東莞法院破解撫養權難題的妙招。這些舉措有效幫助當事人理性面對婚姻家庭中的矛盾,正確看待婚姻的意義、自己擔任的角色和責任,盡量降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
“校園法官”把糾紛化解在萌芽
“丁法官,有個學生在與同學打鬧時不小心磕斷了門牙,傷者家長要求涉事家長賠、學校賠,現在就在教管中心要求解決問題,一直不肯走。”2024年3月的一天,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橋頭人民法庭法官丁秀霞收到了轄區某學校教管中心主任的緊急消息。
原來,某天午休即將結束時,學生小羽故意弄醒了同班同學小華,之后兩人追逐了起來,并一路向教室方向跑去。小華率先跑進教室后,試圖關上教室門不讓小羽進來,兩人在互推教室門的過程中,“砰”的一聲,大門撞上了小羽的面部,導致小羽磕斷了門牙。
之后,小羽到口腔醫院進行治療,經檢查得知,如進行門牙種植修復,可能需要約1.1萬元至2.6萬元的費用。小羽的家長認為,門牙缺損不僅影響孩子的容貌,還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要求賠償7萬元。面對巨額索賠,小華的家長指出,是小羽挑起矛盾導致雙方追逐,應由小羽本人承擔全部責任。事后,兩家家長爭執不休,還提出要到法庭打官司。
初步了解情況后,作為該校“校園法官”的丁秀霞與特邀調解員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對兩家家長進行了“背對背”的調解。丁秀霞耐心傾聽小羽家長的訴求,穩定其情緒,并適時地結合司法實踐為小羽家長釋法明理:賠償金額應該有法有據,小羽目前年齡尚小,醫囑顯示其并非必然需要進行門牙種植修復,建議小羽家長降低訴求金額。與此同時,調解員也勸說小羽家長,小羽和小華還要做兩年的同班同學,兩家人長期僵持,肯定會影響小羽的學習狀態和同學關系,建議家長理性解決問題。
經過丁秀霞的釋法明理和調解員的細致調解,最終,兩家家長達成和解,小羽家長接受1.8萬元賠償款。這起差一點需要訴訟解決的糾紛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主要得益于“法庭﹢教管中心”訴調對接機制的建立。
2021年起,橋頭法庭聯合轄區司法分局、教管中心等職能部門,創新打造“校園法官”品牌,在橋頭鎮13所中小學建立法官與學校一對一結對關系,通過“校園法官”落實“法庭﹢教管中心”訴調對接機制,為對口學校提供法律服務、開展法治宣傳,將司法服務關口前移,讓校園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2022年至今,橋頭法庭轄區內無涉校園訴訟。
在“校園法官”機制初顯成效后,2023年,橋頭法庭又與謝崗鎮7所中小學完成了“校園法官”結對工作。至此,橋頭法庭實現了轄區內“法官進校園”全覆蓋。
“如何在日常審判工作中更好地呵護未成年人成長,這是需要我們長久思考探索的命題。東莞法院將一如既往地在涉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注入更多細心和溫情,守護好祖國的花朵。”東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小飛說。(記者 吁青 通訊員 袁小燕)
來源: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