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
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
7月7日4時04分
我們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的
第十一個節氣
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小暑
小暑有三候
一候溫風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鷹始鷙
熱風襲來
蟋蟀離開田野避暑熱
老鷹也離開溫熱地面搏擊長空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的到來
宣告著季夏時節正式開始
也標志著即將進入一年中
最熱的一段時期
進入小暑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也近在眼前
今年三伏天
7月20日入伏
8月18日出伏
共計30天
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
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據的是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作為初伏的開始,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
而初伏與末伏之間,便是中伏。
由于庚日的循環周期為10天,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時長固定為10天,中伏則可能是10天或20天,從而導致三伏天的總時長在30天到40天之間波動。
具體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個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個庚日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個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所以,2025年的初伏從7月20日開始,至7月29日結束。
中伏從初伏之后的第一個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結束,共10天。
立秋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從這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
由此可見,2025年的三伏天屬于 “短三伏”,共計30天。
已經被高溫炙烤了一段時間
錫城今天繼續會是35℃以上的高溫日
明天氣溫終于要下降啦
預計最高氣溫在33℃左右
還有好消息!
要!下!雨!啦!
受到臺風外圍環流影響
明天無錫的天氣是
陰到多云有陣雨或雷雨
小暑到,進伏天
放慢腳步,不急不躁,靜下心來
自會有屬于你的一方清涼
編輯:蔚來
校對:繆敏
責 編:何白
編審:丁晴
來源:無錫氣象、人民網科普、IP WUXI,封面圖來源pexel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