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731》定檔7月31日,這個日期的選擇,無疑有著深刻的寓意,7月是歷史傷痛的回響,31日則直接指向731部隊的編號。當這個消息傳出,迅速震動全網。在這個被商業大片和流量IP充斥的電影市場中,這部聚焦侵華日軍731部隊罪惡行徑的影片,宛如一聲驚雷,將那段被歲月塵封的黑暗記憶重新撕開,展現在大眾面前。
《731》這部電影籌備長達十年之久,導演趙林山為了讓歷史從文獻走向銀幕,踏上了一場艱辛的“史料苦旅”。他走訪中、日、俄等多國檔案館,在超百萬字的罪證文件中仔細篩取細節。從731部隊的“凍傷實驗報告”到“細菌戰作戰地圖”,從受害者幸存者的口述錄音到石井四郎的親筆手書,每一份史料都是揭開歷史真相、刺破謊言的利刃。劇組還特邀哈爾濱731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擔任歷史顧問,在場景搭建上嚴格復刻現存遺址。無論是凍傷實驗室的金屬手術臺,還是關押“馬路大”(實驗對象)的鐵籠,都與陳列館中的實物誤差不超過5厘米,力求每一處細節均有史可依,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
影片以1933 - 1945年侵華日軍731部隊在東北進行的細菌戰實驗為背景,主線聚焦3000余名同胞(含2000多名中國同胞及1000多名國際戰俘)在實驗中慘遭系統性迫害的史實,通過個體命運折射集體苦難。故事以一名中國抗日志士(張家輝飾)為核心視角,他被日軍俘虜后關押于731部隊監獄,經歷酷刑與人體實驗,最終在絕境中堅守人性尊嚴,與其他受害者共同策劃抵抗行動。這種多線敘事結構,既刻畫了侵華日軍內部的權力傾軋與人性扭曲,也聚焦了被實驗者的隱秘抗爭,在操縱者和被實驗者絕對懸殊的權利對比之下,讓被關押在七三一特設監獄中每一個生命的麻木和絕望被呈現、被感知。
回溯歷史,731部隊假借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之名,背地里卻為日軍做著慘絕人寰的細菌戰研究。他們將無辜的中國人、蘇聯人、韓國人等作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各種各樣令人發指的人體實驗。“凍傷實驗”中,把人在極端嚴寒的天氣下凍壞肢體;“速凍實驗”里,受害者的四肢被放進機器接受急速降溫,再用木棍敲打;“減壓實驗”時,受害者被關進減壓艙,直至身體爆裂而亡;“鼠疫菌人體移植實驗”,把鼠疫細菌注射到人體記錄病征;還有石井四郎那瘋狂的“陶瓷細菌彈實驗”,以及最為殘忍的“活體解剖”。這些暴行,遠遠超出了人類良知的底線,是對生命和人性最野蠻的踐踏。
曾經,在1988年上映的《黑太陽731》,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系統揭露了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的罪惡行徑。電影開篇以紀錄片式的背景介紹,將鏡頭對準真實的731部隊細菌工廠遺址,帶領觀眾深入那段黑暗歷史。影片中,日軍招募的少年隊員在訓練時,被教育將中國人視為可恣意殘害的“原木”,并見識和協助了各項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這部電影因其極端寫實的爭議性情節,成為香港影史首部正式意義上的限制電影,同時也在內地作為愛國歷史題材公映,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極大的沖擊。
如今,《731》即將上映,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實力派演員的加盟,為影片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定妝照和預告片中,我們能感受到影片帶來的震撼。姜武飾演的地下黨醫生眼神中交織著恐懼與堅毅,王志文塑造的731部隊軍醫則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靜。預告片中閃過的零下30度的凍手實驗、裝滿活人標本的玻璃瓶、被鼠疫折磨的村莊等畫面,讓部分觀眾擔憂如此直白的呈現是否會造成“二次傷害”。但影片區別于傳統歷史片的宏大敘事,以一名被抓進731部隊的中國勞工視角展開,更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那段歷史的殘酷。
電影《731》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展現戰爭的殘酷,更在于銘記歷史,還原歷史真相,讓全世界深入了解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罪行,使這段被塵封的黑暗歷史不被遺忘。它是對3000亡靈的安魂曲,也是對當代“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回應。它以歷史苦難喚醒民族自強意識,呼吁觀眾銘記屈辱,而非宣揚復仇。2025年7月31日,當這部耗時十年打磨的作品登上大銀幕,它或將開啟華語戰爭片的新維度,也期待每一位走進影院的觀眾,能在光影中深刻領悟:和平不是從天而降的餡餅,而是無數先烈用血淚換來的珍貴禮物,需要我們倍加珍惜與捍衛。那么,你會走進影院,去直面這段沉重的歷史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