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哪一位武將,尉遲敬德已經是上榜的候選人之一,而且還是排名相當靠前的那一位。尉遲敬德雖然進入秦王府比較晚,但是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卻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在李世民登基搖搖欲墜的時候狠狠往上推了一把。但是物極必反,如此大功勞的尉遲敬德后來也有些飄飄然了,在宴席上竟然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氣得李世民對他罵道:怎么著,你真想學韓信吶!
棄暗投明
尉遲敬德并非李世民的“老班底”,而是來自其對手劉武周的陣營。隋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尉遲敬德最初效力于劉武周麾下大將宋金剛,以悍勇聞名。而宋金剛被李世民在河東戰場上以堅壁清野、疲敵之策而打敗。就在宋金剛兵敗如山倒的時候,尉遲敬德據守介休城擋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面對尉遲敬德的防守,李世民沒有選擇強攻,而是派遣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入城勸降。面對劉武周已經大勢已去而李世民又這么有誠意,尉遲敬德經過一番考慮,最終還是決定打開城門投奔李世民。
盡管在一開始的時候,軍中很多人都對尉遲敬德不放心,但是李世民力排眾議,給予尉遲敬德充分的信任,下令讓他統領舊部。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久之后李世民率輕騎探查敵情,陷入王世充大軍的重圍。王世充手下大將單雄信正要對李世民下手時,尉遲敬德躍馬而來救駕。
史書載尉遲敬德“善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其勇猛近于傳說,甚至有野史演義稱他手中鐵鞭一揮,能裂石開山,雖為夸張,卻也折射出他在當時人心目中“萬人敵”的形象。
玄武門之變的功臣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事變當日,尉遲敬德全副武裝,緊隨李世民左右殺向皇宮。
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淵吉進入埋伏圈,雙方廝殺驟起。在交戰中李元吉曾試圖以弓弦勒殺李世民,危急時刻,又是尉遲敬德拍馬趕到,厲聲喝退李元吉。
混戰中,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李淵吉則死于尉遲敬德箭下。而此時東宮和齊王府衛隊聞訊趕來,猛攻玄武門,情勢萬分危急。
尉遲敬德當機立斷,迅速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高高舉起,展示給正在攻門的東宮、齊府兵將看,于是“建成、元吉左右見首,并驚散”。
李世民看到既然尉遲敬德這么生猛那么最重要的那件事就交給他去做吧。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接闖入李淵所在之處。李淵驚問:“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 尉遲敬德答:“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strong>
緊接著,尉遲敬德再次發揮自己的粗人本色,直接要求李淵下旨,令諸軍皆受秦王節制。在一身血跡的尉遲敬德面前,驚魂未定的李淵迅速頒布了詔書,將兵權授予李世民,秦王李世民也完成了太宗李世民的關鍵一步。
敲打與警告
李世民登基當了皇帝之后,論功行賞,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并列第一,賜絹萬匹,并獲賜齊王府的全部金銀財寶和器物。他被封為吳國公(后改封鄂國公),官拜右武侯大將軍,實封一千三百戶,位極人臣。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表彰開國功臣,命閻立本繪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煙閣,尉遲敬德位列第七,這是對他功勛和地位的官方最高定論。
然而尉遲敬德是個武夫,李世民這么一捧他就飄了。李世民有一次在慶善宮設宴,尉遲敬德因座位安排不滿,勃然大怒,當眾質問:“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下首,好心勸解,竟被尉遲敬德揮拳打中眼睛,幾乎瞎掉。這一次,太宗真的動怒了,他當場中止宴會,將尉遲敬德召來,直接對其做訓斥道:我之前看到漢高祖誅殺功臣(如韓信、彭越),常覺得他刻薄寡恩。所以總想保全你們這些功臣,讓子孫后代都能共享富貴。但你“居官輒犯憲法”,怎么你小子還真想當韓信吶!
尉遲敬德這番敲打心驚膽戰,他再怎么沒文化也聽說過韓信的故事,這讓沉浸在功勛榮耀中的尉遲敬德猛然驚醒。
從貞觀十七年凌煙閣畫像之后,尉遲敬德就“篤信仙方,飛煉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從此尉遲敬德不再熱衷權力,主動遠離朝堂紛爭,在家中沉迷于煉丹修道,享受奢華但封閉的生活,謝絕賓客,長達十六年之久。
唐高宗顯慶三年,尉遲敬德在家中黯然去世,享年七十四歲。高宗為之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及朝集使皆赴宅吊唁,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