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住房領域,這一矛盾具體表現為人民群眾對住房的需求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1.8平方米,住房短缺問題已基本解決,但住房質量與品質、功能與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新時代“好房子”建設,對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住房建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其發展模式的革新與優化迫在眉睫。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不僅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住房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升新時代“好房子”發展水平的核心支撐。
系統推進“好房子”建設的重要意義
“好房子”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發展根基
住房建設工作具有鮮明的民生屬性,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好房子”不僅是遮風避雨的物理空間,更是集安全的居住使用、舒適的居住環境、綠色的居住方式和智慧的居住體驗為一體的高品質空間載體。推進“好房子”建設,將實現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的跨越,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通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堅實基礎,成為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的重要支撐。
“好房子”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
提振住房及相關消費升級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隨著人民群眾對居住品質需求的日益增長,住房消費從“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對住房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好房子”建設不僅能夠直接帶動建筑、裝修、家電等相關產業發展,還將拉動原材料、設備等市場需求。特別是通過科技創新投入和產業化集群建設,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好房子”建設將促進綠色建材、智能家居等新興產業發展,推動住宅現代化產業鏈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通過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潛力,“好房子”建設將在穩增長、促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好房子”是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建筑行業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正面臨外部環境壓力、行業自身瓶頸以及技術發展變革的多重挑戰。作為建筑行業中建設量最大的建筑類型,住房建設的發展模式、建設路徑和方法亟須突破原有束縛。國際行業發展經驗表明,發展住宅現代化產業是提升住房品質、實現住房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通過定政策、立標準、抓樣板、強科技、建產業等一系列舉措,將新時代“好房子”建設的落腳點聚焦于住宅產業創新,即構建“好房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因此,推進住房建設新體系構建,不僅有助于實現住房建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還將推動建筑行業向涵蓋設計、材料、施工、運維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住宅現代化產業全面升級,為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的核心價值
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在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居住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深刻洞察和把握住房建設市場的根本性變化,對于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具有深遠意義。通過住房建設新體系引領新一代“好房子”高質量發展,需要系統性地攻克創建住房建設新體系過程中的理念方法、技術支撐以及集成技術的產業系統等關鍵問題,并以此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新時代“好房子”,推動住房城鄉建設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在創新發展住房建設新體系的工作中,應具備前瞻性思維,進行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并從以下四個關鍵方面進行整體推進。
以住房建設新體系定位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新戰略
符合國家要求的“好房子”頂層設計。“好房子”作為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為新階段住宅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建設“好房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國家宏觀戰略指引與地方政策靈活實施相結合的層次結構,實現住房領域的多元目標,并推動住房相關產業與社會民生協同發展,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滿足人民需求的居住品質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提高的要求,是推動住房建設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實際建設進程中,從建筑設計充分考量人性化、讓空間布局更趨合理,到精心選用優質建筑材料、精細把控施工工藝,再到全力完善小區與社區配套設施等各個關鍵環節,都應以提升居住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提高住房的居住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符合行業追求的發展方向。傳統住房建設模式存在“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弊端,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在戰略層面,應高度注重住房建設方式的轉變,推動住宅產業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一方面,加大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整個房地產行業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以及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提高的要求。
以住房建設新體系實現社會與城市建設的新目標
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在重要領域實施的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中,新型城鎮化戰略、“雙碳”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質量強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等均與住房建設密切相關。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融入對落實國家戰略的思考,通過強化提高住房質量與具體落地的技術措施之間的聯系,促進住房多元化供給、精細化新建、品質化提升、綠色低碳化轉型、適老化建設等。
立足存量時代更新需求。住房建設新體系在城市更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新體系實施老舊小區、危舊樓更新改造,不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還能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品質。在更新改造過程中,注重保留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同時,加強社區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適度。
以住房建設新體系創新綠色宜居建造的新產品
實現品質長久的系統工程方法。我國住宅建設長期存在建筑全壽命期性能不高、能源資源消耗大、環境影響較大以及綠色低碳住宅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傳統生產建造方式難以滿足新時代“好房子”建設的要求,亟須創新發展住房建設新體系,從提高供給質量水平、降低資源環境負荷兩端發力,提升住房品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采用系統工程的思維和方法,將產業的設計、建造、使用、服務全過程進行整合: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性能;在建造階段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在使用階段,建立完善的維護管理體系;在服務階段,提供優質的物業服務。通過這種系統工程方法,整合產業和技術資源,實現住房品質的全面提升。
注重居住產品質量提升與供給優化。住房建設新體系以建設產業化、建筑長壽化、品質優良化、綠色低碳化為核心。建設產業化,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基礎,促進向住宅產業現代化轉型;建筑長壽化,從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全壽命期性能等維度出發,旨在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提升住房的資產價值;品質優良化,注重適老通用性、長期維護性、智慧便捷性以及服務高效性,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提高居住的舒適度與便利性;綠色低碳化,指實現住房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
解決工程質量多發問題。工程質量多發問題一直是困擾行業發展與百姓生活的主要難題。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的系統觀,就是要通盤考慮解決方案。首先,要著重優化平面布局和構造方式,依據建筑功能與空間需求,構造位置與形式,進行科學設計,減少因設計不合理引發的隱患;其次,精準選用適宜的建筑材料和先進施工工藝,利用新型防水材料、高性能隔聲材料以及創新施工流程和工藝,通過技術集成將這些優化舉措融合,從而系統且全面地解決漏水、隔聲、串味兒等住宅工程中頻繁出現的問題,提升建筑品質與居住舒適度。
以住房建設新體系推動住宅現代化產業的新升級
注重內裝部品產業升級和裝配循環方式產業培育。加強內裝部品的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提高部品的通用性和互換性,促進內裝部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裝配循環方式產業以裝配式建筑為基礎,強調建筑構件的循環利用。在裝配式建筑建造過程中,采用標準化的建筑構件,這些構件可以在不同的建筑項目中重復使用。同時,建立建筑構件的回收和再利用體系,對拆除的建筑構件進行分類、檢測和修復,將可再利用的構件重新應用到新的建筑項目中。通過培育裝配循環方式產業,實現建筑資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建筑成本,減少建筑廢棄物的產生,推動住宅產業向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整合工業化、綠色化、數字化創新。在工業化方面,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提高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加強構件部品生產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構件部品的生產精度和質量穩定性;在綠色化方面,研發和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友好性;在數字化方面,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智能家居系統與社區服務平臺一體化,增加居住生活科技含量,創造便捷生活。
構建“好房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建設經驗充分表明,現代化產業是強盛住房建設、房地產品質開發的必由之路。新時代“好房子”建設系列化工作舉措最終落腳點就是在建設好房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因此,需要以現代化產業體系觀念統籌產業科技引領,推動傳統住宅產業向現代住宅產業之路的轉型升級。
住宅現代化產業圖譜
實現住宅現代化產業的未來展望
實現住宅現代化產業,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作為新時代房地產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定位房地產發展建設戰略、實現社會與城市建設目標、創新綠色宜居建造產品以及推動住宅現代化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構建住房建設新體系,能夠有效解決當前住房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升新時代“好房子”的高質量發展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居住的需求。
- 展望未來,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強化對住房建設新體系的深度研究與實踐探索,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使其更具引導性與方向性;持續更新標準體系,讓住房建設各環節有章可循、具有落地性;大力推進技術體系創新,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培育新興產業業態。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方力量踴躍投身住房建設。政府發揮宏觀調控與政策扶持作用,企業作為主體創新探索與實踐,科研機構提供智力支持與技術保障,社會組織助力宣傳推廣與監督反饋,多方協同發力,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新時代“好房子”建設邁向新高度,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本文作者劉東衛、秦姍來自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鮑莉來自東南大學,王英來自清華大學,陶陽來自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朱彩清來自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來源: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好房子”技術體系研究》
承擔單位: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加單位:東南大學、清華大學、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來源:《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