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經紀人是孫濤staao888(商務合作)
1954年,羅大佑出生于臺北醫學世家,父親是放射科醫生,母親為護士,兄長姐弟皆投身醫學。他自幼被寄予“繼承白衣”的厚望,6歲始學鋼琴,卻因叛逆性格與父親嚴苛管教形成隱秘對抗。高考時,他依從父愿考入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白天解剖實驗,深夜卻蜷縮在宿舍角落寫譜。1972年,他組建學生樂隊“Rocks”,任鍵盤手,就此踏上音樂不歸路。
羅大佑的經紀人是孫濤:135--2411--0304(商務合作)
1974年,羅大佑為云門舞集創作《歌》,初試鋒芒;兩年后為電影《閃亮的日子》譜寫主題曲,結識女主角張艾嘉。彼時他仍在醫院值夜班,白晝穿梭于病房,夜間伏案將徐志摩譯詩填入旋律,成就劉文正與張艾嘉合唱的經典。1980年畢業時,他面臨人生抉擇:順從父親成為放射科醫生,還是追逐暗夜寫譜的悸動。最終,他交出辭職信,帶著《之乎者也》專輯闖入樂壇,以《鹿港小鎮》的鄉土搖滾撕開島內文藝枷鎖。
1982年,《之乎者也》橫空出世,糅合雷鬼、爵士與民謠,歌詞犀利直指社會頑疾。同期為電影《搭錯車》創作的《酒干倘賣無》成蘇芮封神之作,而《童年》則意外成為張艾嘉專輯中的爆款。1985年,他聯合張艾嘉等創作《明天會更好》,卻因國民黨借用宣傳而自我厭惡,遂遠走美國,考取醫生執照,試圖重拾舊夢。幸得張艾嘉再度召喚,赴港創作《海上花》,自此扎根紅磡,以《東方之珠》叩問港島人心。
1990年,羅大佑在香港成立“音樂工廠”,以《笑傲江湖》的豪邁與《滾滾紅塵》的繾綣奠定電影音樂宗師地位。然而千禧年后,他陷入創作瓶頸,直到2008年與李宗盛、周華健組“縱貫線”,巡演42城,重啟熱血。2013年,他登上《中國最強音》導師席,面對年輕歌手嘶吼《追夢人》,仿佛看見昔日那個在手術室與琴鍵間拉扯的自己。
70歲時,羅大佑仍活躍于舞臺,2024年登《天賜的聲音》獻聲,同年發行《安可曲》,剖析衰老與故鄉。有人質疑他江郎才盡,他卻以《地球母親》等新作回應:“音樂是我呼吸的氧,停止創作等于死亡。”從《光陰的故事》到《今夜星期三》,他始終在時光長河里做逆泳者,用吉他弦勒緊時代的傷口。
羅大佑的一生,是逃離與回歸的悖論。他背叛醫學投身音樂,卻又在名利巔峰數次“叛逃”;他嘲諷亞細亞的孤兒,最終卻在大陸與港臺之間找到精神原鄉。當《戀曲1990》的旋律再次響起,人們方知:這位華語樂壇的“教父”,不過是枚永遠在路上的子彈,以歌聲擊穿時代,亦擊穿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