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亞太之行,從一開始的高調宣稱到最終的倉促改道,活脫脫上演了一出"紙老虎"現形記。這艘排水量7萬噸的航母打擊群,在距離南海一步之遙時突然調轉航向,全程避開了中國海軍的活動區域,甚至不敢靠近臺灣海峽半步。
今年6月,英國海軍雄心勃勃地宣布“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將“重返亞太”。這支由“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領銜的編隊,包括45型驅逐艦"無畏"號、23型護衛艦"里士滿"號、"潮汐"級補給艦"春潮"號和一艘"機敏"級核潛艇,還拉上了西班牙“巴贊”級護衛艦F104"門德斯·努涅斯"號、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FFH-332"魁北克城"號、挪威“南森”級護衛艦F311"羅爾德·阿蒙森"號以及新西蘭"澳新軍團"級護衛艦F77"蒂卡哈"號等盟國艦艇。英國媒體一度炒作該航母可能穿航臺灣海峽,擺出一副要在南海與中國海軍較量的架勢。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然而現實卻令人大跌眼鏡。7月1日,在新加坡停留一周后,“威爾士親王”號打擊群突然改變原定計劃,沒有繼續向南海方向航行,而是向東駛向印度尼西亞,隨后前往澳大利亞參加"護身軍刀2025"多國演習。這一轉向讓英國媒體都感到意外,《每日郵報》直接嘲諷這是"皇家海軍的恥辱時刻"。更尷尬的是,編隊中的F-35B艦載機早在6月14日就在印度迫降,至今仍在維修,飛行員最初還拒絕印方人員靠近飛機,拒絕使用機庫,堅持讓飛機停在跑道上,最后英國不得不空運牽引車和40余名工程師前去維修。
英國航母不敢進入南海的原因其實很明顯。首先是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的存在。就在“威爾士親王”號訪問新加坡期間,山東艦編隊剛結束太平洋訓練任務返回南海,并于7月3日抵達香港停靠。山東艦編隊包括多型艦載戰斗機和直升機,具備強大的區域拒止能力。更讓英國忌憚的是,此前中菲在黃巖島發生海上對峙,菲律賓吃盡苦頭,而英國航母卻連菲律賓馬尼拉港都不敢停靠,這讓準備與英國簽署駐軍協議的菲律賓政府情何以堪?
南海(資料圖)
其次,“威爾士親王”號打擊群本身的實力也令人懷疑。這支編隊更像是多國拼湊的"雜牌軍",各艦來自不同國家,裝備標準不一,協同作戰能力存疑。英國海軍士兵的士氣更是堪憂,軍官家書顯示他們在經過紅海時"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攻擊感到害怕"。6月14日的F-35B迫降事故更是暴露了裝備維護問題,英國飛行員拒絕印方援助的行為更是讓英國顏面掃地。
英國軍方事后辯稱改道是為了"不刺激中國",但這一解釋遭到英媒猛烈批評。《每日郵報》直言不諱地指出,英國航母就是"沒那個本事就不要去別人家門口搞事"。社交媒體上更是一片嘲諷:"皇家海軍又愛玩又菜""這就是所謂全球海軍強國的實力?"
山東艦(資料圖)
更讓英國尷尬的是,后續計劃也可能繼續"縮水"。有消息稱,“威爾士親王”號在完成澳大利亞演習后,8月訪問日本時可能繞開南海,改經菲律賓海航行。這意味著這次“重返亞太”行動可能全程都不會進入南海。
英國航母的這次“亞太之行”充分暴露了其戰略困境。一方面想追隨美國在印太地區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又深知自身實力不濟,不敢真正與中國海軍對抗。7萬噸級的航母最終淪為"紙老虎",連南海都不敢進,更別說穿航臺灣海峽了。這不僅讓英國在國際社會面前顏面盡失,也讓美國的"印太戰略"蒙上了一層陰影——連英國這樣的鐵桿盟友都不敢與中國正面交鋒,其他國家又會如何選擇?
南海的和平穩定從來不是靠航母恫嚇就能實現的。中國山東艦編隊的常態化部署已經證明,我們有能力也有決心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英國航母這次"臨陣脫逃"的鬧劇再次證明,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虛張聲勢都是徒勞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