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7月6日,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體上正式宣布要組建“美國黨”。
盡管這一消息在過去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特別是在他一個月前離開美國聯邦政府,并與特朗普發生激烈對罵之后,這個消息就一直甚囂塵上,不絕于耳。
但是,這次是他首次正式宣布。
當然,馬斯克未來無論在美國內部的法律還是黨內的一些程序上,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但至少他已經公布了這個消息。
因此,我們將以此作為事實出發點,探討馬斯克想要組建的“美國黨”,究竟會是什么樣的黨派?它能否在美國當前的政治生態中存活并壯大?特別是馬斯克未來與特朗普的關系到底會怎么走?
01
長話短說,我們先來談談來龍去脈。
馬斯克要組黨這件事,顯而易見是由于他與特朗普的交惡,甚至是對罵。
去年這個時候,馬斯克是毫不猶豫地全力支持特朗普,正如我在今年2月份預測馬斯克和特朗普必將分道揚鑣時所說,馬斯克是希望通過他的捐助,來實現他自己的部分政治理想。眾所周知,馬斯克本人無法競選總統,因為他出生于南非。
那么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呢?馬斯克想要改變他認為美國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至于所謂的不良現象,馬斯克并沒有正面提過,倒是特朗普從第一任期開始就一直在說“讓美國再次偉大”,同時要返回原來的正統和保守。
所以如果說特朗普在做的一些事情,是所謂的糾正以前民主共和兩黨內部的主流所導致的濫用自由,以及走火入魔的一些事情,那么某種程度上,馬斯克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正如美國現任副總統萬斯所言,只有男性和女性之間才能存在婚姻關系。乍一聽合理,但按照傳統思維來看,這種正常的事有什么好說的?
而當我們將它放到民主黨執政,尤其是在拜登政府的四年任期內,當性別自由得到極度濫用,出現了幾十種不同的性別認同時,這句話似乎帶有了新的含義。
至少在保守派政治家看來,這具有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意義。
馬斯克,不論他的大兒子性取向問題是否是主因,在2022年后他突然從支持民主黨轉向支持共和黨,甚至親自支持特朗普。作為科技和資本巨頭,馬斯克試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以及現有的政治力量來改變世界。
這個議程恐怕和特朗普是相同的,但還是有些不同的。我之前預測他們將分道揚鑣時說過,特朗普的議程相對簡單和接地氣,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所以他首先關注的是美國經濟,而非國際地位、自由燈塔、世界領袖等象征。
然而,馬斯克的視野并不僅限于此。無論從資本還是科技實力來看,他都試圖改變人類的發展軌跡,無論是推動進步還是真正改變現狀,甚至是重塑人類與宇宙的關系。
他的目標包括將人類文明擴展至兩個星球,這些想法看似離奇,甚至有些不是入世而是出世的想法——這正是特朗普所不具備的。
在這種背景下,去年這個時候,馬斯克的資助幫助特朗普實現了自己的政治議程,這本身就預示著兩人除了都擁有強人的自信之外,未來將走向分歧。
那么現在這個分歧出現了,既然特朗普靠不住,那馬斯克就只能依靠自己,于是就組建了所謂的“美國黨”。
02
那么,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下,第三勢力是否能夠存活?坦率地說,根據美國過去二百多年的歷史,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
我們先不提歷史,只看近二三十年來美國出現過一些政黨,如獨立黨、自由黨,包括2009年到2016年的茶黨,最終均未形成氣候。
這與其說與美國的兩黨政治有關,還不如說與美國的選舉人票的制度有關。有關選舉人票,大家應該有所了解,我就不再贅述。
由于這種制度,美國總統靠的不是普選,而是選舉人票,在每個州贏家通吃或贏家多吃的情況下,任何政治人物都必須依賴或附屬于某個大黨,包括特朗普。
說實在的,特朗普的政策取向與共和黨和民主黨主流的立場相去甚遠,但為什么共和黨主流始終無法擺脫特朗普的影響,同時特朗普也似乎無意或無力組建新的政黨?答案或許就是我前面所說的。
在此背景下,我們再來審視馬斯克當前的努力。
誠然,若以美國建國兩百多年形成的兩黨制政治生態為參照,第三勢力的政黨不僅要存活下來,還要實現發展和壯大,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微妙的。
此外,馬斯克的政治議程并不十分清晰,而且馬斯克的認受度遠不及特朗普,無論是在美國普通民眾中,尤其是與底層民眾的聯系,還是在技術精英和知識精英中,甚至是在某些移民以及民主黨中,特朗普的支持者群體廣泛。
馬斯克無論在個人形象、公眾影響力還是政治議程上,坦率來講他的認受度是相當有限,盡管他的認知格局或政治議程的深度和張力遠超特朗普。
政治與商業相同,都需要為客戶提供價值,得到選民的認同才能存續和發展。因此,按照傳統的思維,參照過去美國選舉人票制下形成的兩黨政治格局,馬斯克的“美國黨”未來將面臨幾個重大挑戰。
然而,現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不僅是全球化,還有科技革命。這場科技革命始于移動互聯網,隨后以人工智能為載體,未來可能還將以生物產業革命為載體。
所以,一切的游戲規則和提升邏輯,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盡管馬斯克在公眾中的知名度不高,但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作為科技巨頭,二是作為資本巨頭。
作為科技巨頭,馬斯克掌控的不僅僅是SpaceX等高科技企業,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巨大的自媒體或社交媒體流量,賦予了其強大的動員能力。
因此,考慮到這些因素,盡管從傳統角度來看,組建第三黨似乎對馬斯克來說可能性不大,但根據最新的科技革命和流量經濟趨勢,他組建第三黨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03
當然,最終還是要看馬斯克為自己設定的戰略目標是什么。
第一種可能,通過這個第三黨,集結美國中間除了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外的第三勢力。
這個政治運作的過程,就像商業運作一樣要細細拆分,需要對賽道、選民人群進行細致的分析和劃分。
第二種可能,以此成為美國領導人或改變政治生態。
前者顯然是不可能的,美國的憲法不允許。而后者,如果從IP的眼光來看,馬斯克無疑是“美國黨”最大的IP。
既然他無法成為美國總統,他就必須培養一批“小IP”。然而,以馬斯克的個性和操作方式,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黨”可能不會出現第二個或第三個類似馬斯克這樣的“小IP”。
因此,如果馬斯克不能成為美國總統,并且沒有“小IP”來輔助他的成長,那么他就需要提出一個清晰的政策輪廓或概念,這一點是必要的,盡管目前還沒有。
第三種可能,改變政治生態的同時,吸引一部分對特朗普持有不滿情緒的群體。
實際上,特朗普吸引的是所有對主流政治家不滿的群體,這跨越了民主黨和共和黨,還跨越了政治、科技精英和底層階層,這一點在其第二個任期中尤為明顯。
如果馬斯克僅僅只是吸引對特朗普不滿的群體,那么這個群體就如客戶畫像般顯得相當混亂,其中的價值觀和訴求多種多樣。
馬斯克在未來的政治生涯中,不論是建立還是運營這個“美國黨”,能否應對并升華這些復雜的情況,都是他所面臨的考驗和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