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日凌晨,法國Quai54街球賽現場突然炸了鍋,39歲的“民間扣籃帝陳登星殺出重圍,拿下扣籃大賽冠軍,這事兒說出來有點像段子,但偏偏就是真的,而且是中國運動員歷史首次在這個頂級街球賽事上問鼎,全場高舉五星紅旗那一刻,真不是誰都能穩住的場面,不過你說巧不巧,39歲“高齡球員反而成了現場最大的焦點,這種反轉也算給中國籃球圈添了點“野路子的新話題
Quai54,這名字對大多數中國球迷來說可能有點陌生,可在街球圈它就是“世界杯級別的存在,每年都能吸引一堆頂尖球手和NBA大咖湊熱鬧,舞臺夠大,門檻夠高,能在這兒拿冠軍,含金量甚至不比CBA全明星扣籃賽差,陳登星這回不僅是刷了歷史,更讓外界重新審視了中國球員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兒,畢竟在圈子里,大家都明白,扣籃拼的不只是彈跳,還有膽量、身體對抗和創造力,39歲還能飛天,多少有點“不講武德了
說到陳登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那個短視頻里一身素衣、光腳起跳的“星哥,身高一米七四,跟一眾動輒一米九、兩米出頭的歐美扣將站在一起,怎么看都像“陪跑,可人家就是靠7.6米助跑、1.25米彈跳硬生生把自己扣出了圈,隔人飛扣、胯下換手、大風車甚至飛越汽車,網友一句“此君會飛啊不是開玩笑,數據和視頻擺在那兒,真不是P的,為什么大家會被他刷屏?因為他身上有種“普通人都能練出來的錯覺,現實是,天賦加上十五年如一日的苦練,老繭、紫血泡、夜里等大媽跳完廣場舞再訓練,這背后的故事比扣籃動作本身還要帶感
不過問題也來了,陳登星的成功到底能不能復制,或者說,他是不是中國扣籃的“孤例,其實圈內早就有爭議,支持的人覺得他是中國籃球草根精神的代表,靠著一根筋和土辦法也能殺到世界頂級,反對的聲音則說,他這種極限彈跳天賦本來就罕見,普通人練十年也未必能摸到籃筐,甚至有人酸他“玩票“蹭流量,但說實話,這年頭短視頻和流量本來就是競技體育的一部分,誰能把自媒體和專業能力結合好,誰就能帶動話題,陳登星這波確實做到了
場外的輿論很快就分成了兩派,一邊是老球迷覺得他給中國扣籃爭了臉,另一邊是“鍵盤俠們冷嘲熱諷,說這只是一次性事件,對中國籃球整體水平提升幫助有限,甚至有人拿CBA扣籃大賽和NBA扣籃大賽來對比,質疑他的動作難度和觀賞性,其實這種對噴本身就說明了中國籃球文化在逐漸多元化,誰說草根不能逆襲,難道只有職業球員才能代表中國高度?再說了,法國Quai54的評委陣容和規則都相當專業,能拿冠軍不是靠運氣,現場那些歐美扣將可都不是吃素的
再聊回陳登星本身,他的成長路徑挺典型,金華出身,大學留杭,銀行上班,白天搬磚晚上練球,完全是一副“草根勵志劇劇本,早年拿過都市快報創意扣籃賽冠軍,后來靠短視頻在圈里小有名氣,如今粉絲兩百萬,點贊六千多萬,靠的還是一招鮮——扣籃這一件事死磕到底,這種專注在如今浮躁的體育圈挺難得,關鍵是他沒把自己“包裝成高高在上的大神,反而經常和網友互動,線下帶學員、線上分享訓練方法,粉絲管他叫“星哥或“星爺,這種親和力說白了就是中國民間籃球最缺的那股煙火氣
當然,也不能光看熱鬧不看門道,陳登星的成功有他個人天賦和努力的加持,但更深層的問題在于,中國籃球的“扣籃文化本身起步晚、基礎薄,職業體制對扣籃型球員的培養和挖掘并不系統,很多有彈跳天賦的孩子最后都“泯然眾人,陳登星能堅持到39歲還在一線“擺爛,說到底是因為他沒被所謂的“標準模板框死,反而用草根身份持續輸出影響力,這對于中國籃球的多元化來說是一種啟發,哪怕不能批量復制,但至少證明了“非典型路徑也有可能走到巔峰
此情此景下再看陳登星舉國旗那一刻,不只是個人榮譽那么簡單,更像是給所有熱愛籃球、熱愛扣籃的普通人打了一針強心劑,你可以質疑他的極限不可復制,但不能否認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拓寬中國籃球的邊界,就像他自己說的,“只要還能扣,我就會一直扣下去,這話聽著簡單,背后卻有種不服輸的倔強
最后總結一句,陳登星在法國奪冠不是偶然,更不是噱頭,他是中國籃球“野路子進化的一種代表,也是短視頻時代體育文化自下而上的一次沖擊,至于能不能帶動更多人參與、讓中國扣籃真正走向世界,只能說,路還長,但總得有人先飛起來,哪怕只是飛了一會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