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邊境的科雷涅沃村突然響起劇烈爆炸聲。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將和11名軍官在指揮所里被烏軍發射的4枚導彈精準命中,當場死亡。這個距離烏克蘭僅11英里的前線指揮部,瞬間變成一片廢墟。消息傳出,全球嘩然,可美英法德等國卻集體裝聾作啞,連句官方回應都沒有,這背后的貓膩值得深挖。
古德科夫可不是普通軍官,他今年3月剛被普京提拔為海軍副司令,負責海軍陸戰隊和岸防部隊,是俄軍重點培養的少壯派將領。按理說,這種級別的人物出行都是絕密,連警衛都只提前半小時知道目的地。但烏軍卻像裝了透視眼,導彈直接砸中會議室,把整個指揮團隊一鍋端。這哪是偶然,分明是有預謀的斬首行動。
從技術層面看,烏軍這次打擊堪稱教科書級別。他們用的是美制海馬斯火箭炮,射程超過70公里,配合衛星定位和情報支持,精度極高。但關鍵問題是,烏軍怎么知道古德科夫在那里?有消息說,當天有俄軍士兵在遠東節日期間用手機和海參崴的親屬通話,結果信號被截獲,暴露了指揮所位置。這聽起來有點扯,但俄軍基層士兵確實經常犯這種低級錯誤,之前就因為用盜版軟件導致無人機生產線癱瘓,這次又因為打電話送了命,可見俄軍的信息安全意識有多差。
更可怕的是,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內部出了內鬼。古德科夫的行程屬于高度機密,能拿到這些信息的人肯定是高層。如果真有間諜把情報賣給烏克蘭,那俄軍的指揮系統就像篩子一樣,毫無秘密可言。事實上,俄羅斯這些年已經多次曝出間諜事件,導彈井坐標、無人機生產基地這些絕密信息都被泄露過,西方媒體還嘲諷說“感謝俄羅斯送大禮”。這次古德科夫被斬首,不過是情報戰的又一次慘敗。
情報戰的殘酷性遠超想象。一旦指揮節點被暴露,高級軍官就成了活靶子。比如今年1月,英國特種部隊在敖德薩的行蹤被俄軍發現,結果整個部隊被全殲。再比如俄羅斯的無人機生產線因為病毒攻擊癱瘓,被烏軍遠程摧毀。這些例子都說明,在現代戰爭中,情報就是戰斗力,甚至比武器更重要。
古德科夫之死對俄軍的影響是致命的。他負責的庫爾斯克-蘇梅方向是俄軍即將發起大規模攻勢的關鍵區域,5萬俄軍已經集結完畢,準備突破烏軍防線。但現在指揮中樞被摧毀,前線部隊陷入混亂,進攻計劃被迫推遲。更嚴重的是,俄軍高層的士氣受到重創,將領們人人自危,誰還敢靠前指揮?這種恐慌情緒一旦蔓延,整個作戰體系都可能崩潰。
美英等國的沉默也很反常。按理說,這種重大戰果他們應該大肆宣揚,可這次卻集體失聲。唯一的解釋是,他們在背后提供了情報支持。美國的“鎖眼-12”偵察衛星在襲擊前多次掠過庫爾斯克上空,海馬斯火箭炮的定位系統也被監測到,這些都指向西方的深度介入。但他們不敢承認,因為一旦坐實,就等于公開與俄羅斯為敵,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沖突。
俄羅斯現在面臨的局面和伊朗很像。伊朗當年因為內部滲透嚴重,高級將領頻繁被以色列斬首,導致軍事行動處處被動。俄羅斯如果不盡快解決情報安全問題,很可能步其后塵。普京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緊急下令加強內部審查,同時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空襲報復。但這種報復性打擊效果有限,反而暴露了俄軍在精確制導武器上的不足。
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我們構建了“技術預警+法治保障+全民參與”的立體化安全體系,天網系統每秒能進行30億次人臉比對,準確率高達99%。這種主動防御模式,讓我們在情報戰中占據了先機。俄羅斯如果能借鑒中國的經驗,加強技術防御和全民反間諜意識,或許還能扭轉被動局面。
古德科夫的死是一個轉折點。它標志著俄烏戰爭已經從傳統的地面沖突升級為全方位的情報戰。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誰掌握了信息,誰就能掌握戰場主動權。俄羅斯如果不能補上情報安全這個短板,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多的斬首行動和戰略失敗。而美英等國的沉默,恰恰暴露了他們心虛的本質。這場戰爭的結局,或許就取決于接下來的情報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