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時5分
我們正式迎來了小暑節氣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此時既高溫炎熱,也降水增多,甚至可能出現大暴雨、雷擊等現象。民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對全年最悶熱氣候的生動描述。
炎炎似火的盛夏正式登場
剛剛!
高溫橙色預警發布!
熱熱熱熱熱熱……
7月7日9時1分
廈門市氣象臺發布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最新消息
臺風“丹娜絲”
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
其殘余環流可能會維持較長時間
輸送來大量水汽
天氣趨勢
?降水:受臺風“丹娜絲”殘渦和加強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8—11日我市多降水,局部地區有暴雨;12—15日午后多分散性雷陣雨。
?氣溫:受臺風“丹娜絲”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8日最高氣溫可達35—37℃,局部鎮街超過39℃。受降水影響,9—11日氣溫有所下降,最高氣溫29—33℃。12日起副熱帶高壓加強,氣溫再次上升。
逐日預報
(時效為當日08時—次日08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意指這個時節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還沒有熱到極點。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時期正是伏天的開始。
翔安拍客:今天練了嗎 /攝
翔安拍客:許競雄/攝
SUMMER TIME
暑濕交蒸時節
如何調攝養生
安然度夏?
這個時候雨熱同期、高溫潮濕,人體內守的陽氣很容易浮越在外,氣溫的升高也會導致心煩氣躁,戶外活動常常使人汗流浹背,適量出汗可以散熱清心,但大汗則會導致氣隨津泄,傷氣又傷陰。因此,出汗后適時補充水液,但不能貪食生冷,否則更傷陽氣。小暑時節,雖暑氣未極但暑濕俱盛,此時調理養生的重點是消暑寧心、健脾祛濕。
小暑時節身體會有不適感
SUMMER
在小暑時節內,人們很容易感覺到精神非常疲憊,而且出汗很多,會覺得口渴多汗,會覺得脘腹脹滿,有時候會感覺到惡心,甚至感覺到腹滿腹瀉、胸悶氣短一系列癥狀。之所以出現這些癥狀,跟暑邪的特點有關。
第一個特點是熱邪,它有熱邪的特點,容易耗氣傷津,造成疲憊。
第二個特點是濕邪,濕性重濁黏膩,很容易困脾,造成脾胃運化方面的問題。
此外,又容易困表,造成頭疼、頭重如裹、身體酸重等等一系列的癥狀。
小暑養生,護好2個臟腑
SUMMER
小暑時節要特別注意兩個臟腑的養生,一個是心,另一個是脾。
01
養心
心在中醫理論中是君主之官,性屬火,其氣通于夏。也就是說,在夏天陽氣非常亢盛的時候,我們的心氣也容易過旺,因此很容易出現心情煩躁甚至包括睡眠不好等癥狀,尤其是對于有一些基礎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講,這些就更加常見。
02
健脾
脾在中醫理論中是屬土的,喜燥惡濕,在時節對應上來講,是通于長夏季節。長夏季節就是小暑這段時間。在小暑時節,濕邪很容易困脾,造成脾胃功能運化失常,比如,會出現消化障礙、腹脹、食欲下降、腹瀉等等。因此在養生時可以有意識地多服用一些健脾的食物。
小暑養生有4避
SUMMER TIME
01
避暑
7月暑熱之氣盛行,若侵入人體可能引發中暑,出現高熱、煩躁、頭暈、頭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壓下降等。此時節如進行戶外活動應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做好防曬,少量多次補水,否則容易灼傷皮膚、導致中暑。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段,應盡量減少外出。
02
避寒
夏季防寒同樣重要。如貪涼飲冷無度,傷害脾胃,就會導致疾病。許多愛美女性在空調房內穿著露臍、露腰的上衣和超短裙,也容易造成風寒邪氣侵襲。夜間休息時,留心室溫不可過低,盡量選取質地輕薄、柔軟的臥具,做好腹部的保暖。
03
避濕
夏季暑濕較盛,淋雨、涉水、久處濕地容易導致身體被濕邪侵襲。應保持居住環境干燥通風,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時擦干身體、更換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內長時間浸泡、洗浴。
04
避風
現代人們不管是家里還是商場、辦公室,都冷氣充足,空調、電扇必備。俗話說“夏夜避風如避箭”,《攝生消息論》也說:“不得于星月下露臥,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睡覺時應避免著涼,不在風扇、空調出風口睡眠,不睡地板。否則,輕者傷風、腹瀉、骨關節疼痛,重者甚至面癱。
YEXIANGMINAN
來源:人民網科普、廈門日報
校對:蔡佳怡、張琳
一審:任旭萍、朱毅力
二審:陳興、許燕妮
三審:劉子軒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