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方面不斷渲染所謂“自衛隊緊急起飛攔截中國軍機”的消息,在日本政府的洗腦攻勢下,不少日本民眾也形成了“中國欺負日本”的刻板印象,甚至還在網絡上抱怨“為何日本自衛隊不開火”。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產經新聞》近日爆料稱,“日本內閣會議已經決議,未來若有他國無人機侵擾領空,即便評估無任何威脅,自衛隊也可將其擊落”。
筆者注意到,《產經新聞》相關報道中的配圖,就是中國“雙尾蝎”無人機,針對中國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日本網絡上充斥著“可以擊落中國無人機”的噪音。但問題是,日本媒體到底扭曲了哪些事實真相呢?
該報道稱,根據當前日本法律,外國航空器未經許可入侵日本領空,可采取“必要措施”,讓對方著陸,或離開領空。但相關法律制訂時,還不存在如今的高性能大型無人機,因此對于“必要措施”的含義是,如果使用武器的話,由于關乎對方飛行員的人命,因此只允許在屬于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的情況下,才可以這么做。二戰后,日本在外國飛機侵入領空時使用武器的事例只有一次。1987年12月9日上午11時左右,4架蘇聯軍機越過日本防空識別區,日本航空自衛隊從那霸基地緊急起飛了2架F-4EJ戰斗機進行監視攔截,其中3架蘇聯飛機改道飛行,但一架圖-16轟炸機忽視警告,繼續向沖繩本島飛行并闖入日本領空。日本飛行員獲得許可后,先后兩次向蘇聯轟炸機實施警告性射擊,最終以圖-16離開、蘇聯方面認錯而告終。
由此可見,自衛隊對于驅逐外國軍機時的開火警告非常謹慎,擔心擦槍走火,特別是對方飛行員一旦出現傷亡就更容易鬧出大事。然而理論上無人機沒有飛行員,不存在人命問題,只是由于相關法律的規定,所以長期以來自衛隊對于“越境”無人機也延續了對載人飛機的要求,即“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只能監視,不能擊落。
自衛隊在東海拍攝的解放軍無偵-10無人機
但筆者注意到,近年來日本持續渲染“中國無人機入侵”。例如今年4月日本防衛省宣稱,截至3月31日,日本自衛隊戰斗機在過去一年緊急升空攔截外國飛機達704架次。統合幕僚監部稱,其中464架次(占66%)為已知或疑似來自中國的飛機或無人機,較2023至2024年的479架次略有下降。“其中中國無人機有30架次,高于上一年的9架次”,相當于前一年度的3倍。更讓日本媒體不安的是,中國無人機的種類和性能越來越豐富,包括能夠攜帶大量偵察設備和執行長時間任務的無偵-7、無偵-10和“雙尾蝎”等高性能無人機。航空自衛隊為沿途監視這些不知道疲憊的中國無人機,不得不采用接力的方式,讓日本飛行員疲于奔命。
防衛省公布解放軍無偵-7無人機在日本周圍的航跡
為解決這個問題,日本一直在想各種應對之策,這次日本內閣會議的決議,就是他們想出來的辦法之一:面對“外國越境無人機”,如今自衛隊即使不屬于正當防衛、緊急避難,也可以將其擊落。
這個消息還引起日本網民的集體歡呼,認為有了應對“中國無人機入侵”的強硬方法,甚至鼓吹“日本就是應該直接擊落”“使用武器沒有理由猶豫”等等。
只是細看新聞就可以發現,日本方面所謂的“新開火政策”,有一個重要前提:外國無人機必須“越境”,也就是要非法進入日本領空。但就連日本防衛省也承認,中國無人機只是在日本周邊巡邏飛行,偶爾可能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圈——這是國際法允許的正常飛行,防空識別圈并非日本領空,因此自衛隊頂多只能派出軍機監視,至于說中國無人機闖入日本領空,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事實上,中國這些高性能無人機可以攜帶多種遠程傳感器,即便要收集情報,也根本沒有必要闖進日本領空——何況像無偵-7這樣的高空無人機,航空自衛隊想要將其擊落都是難事,日本網民意淫的“擊落中國無人機”,只能停留在他們的腦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