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最后通牒擺在桌面上,印度卻選擇了拒絕簽字,選擇了迎戰。
特朗普政府推動“對等關稅協議”,意圖在全球推行美國優先邏輯,結果卻撞上了印度的鐵板。
農業、乳制品,兩道紅線讓談判徹底破局。
莫迪沒有退縮,在貿易戰的風口浪尖上,他親赴巴西,借金磚峰會尋求國際支持,甚至與老對手巴基斯坦高層罕見同框。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目標是用統一高壓政策,迫使各國接受美國設定的貿易規則。
對于印度來說,這場談判并非從零開始,而是帶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和復雜的現實壓力。印度與美國的貿易逆差高達457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對此耿耿于懷,頻頻點名指責印度“征稅不對等”,要求其在農業、乳制品、轉基因產品等領域全面開放市場。
面對美方的步步緊逼,印度并沒有表現出退讓的姿態。
在談判初期,印度政府雖然表面上展現出合作意愿,但始終沒有松動兩個關鍵底線:農業和乳制品。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與宗教的命脈所在。
印度一半以上人口直接或間接依賴農業。一旦開放,美國廉價乳制品和農產品將迅速占領市場,摧毀印度數億農戶的生計。
更甚者,印度社會強烈反對非素食飼養與轉基因作物,這不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牽涉到宗教信仰與文化傳統。莫迪政府深知,一步退讓,便是滿盤皆輸。
談判持續一年多,最終陷入僵局。
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貿易伙伴普遍加征10%關稅,而針對印度等“高逆差”國家,關稅可能高達26%。這一聲明如同壓在談判桌上的一把刀,美方同時提出所謂“局部開放”建議,試圖讓印度先讓出部分市場作為示范樣板。
然而,印度明確拒絕。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公開強調,農業與乳制品是不可觸碰的紅線,絕無讓步空間。
時間逼近7月,美國的“信函外交”正式啟動。
7月3日,特朗普政府公開宣布將從次日起向全球主要貿易伙伴發出“關稅信函”,并計劃在8月1日啟動正式加稅。印度被明確列入26%高關稅組單獨點名。
這一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突然取消與歐盟的談判行程,前往意大利度假,引發歐盟憤怒。各國在美國的高壓政策下反應各異,越南、柬埔寨選擇妥協,日本保持沉默,加拿大低調協商,而印度成為唯一公開反擊的國家。
7月4日,印度果斷出招,迎頭痛擊。
莫迪政府通過世貿組織(WTO)正式通報,將對價值7.24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此舉標志著談判徹底破裂。印度不僅在關稅上反擊,還出手制裁美國金融機構。
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重罰華爾街巨頭Jane Street,指控其操縱市場非法獲利70億美元,沒收資金484億盧比,并禁止其未來三個月進入印度市場。這一連串動作震驚全球市場,也明確傳遞出印度不再容忍美國單邊霸權的信號。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印度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
印度并非僅僅為了反擊,而是有備而來、多線并進。除了WTO渠道,印度還加快與俄羅斯、阿聯酋等國簽署本幣結算協議,推進“去美元化”進程。
同時,印度在國內政治上也加強對美立場的宣傳,將美國定性為“工具人式盟友”,無法信任。這一輿論導向強化了莫迪政府的民意基礎,也為其接下來的國際布局贏得空間。
7月6日,莫迪出現在巴西金磚峰會現場,畫面極具象征意義。
在全球目光聚焦之下,莫迪與巴基斯坦高層罕見同框,彰顯出印度外交姿態的轉變。莫迪強調金磚是“全球南方”的合作平臺,反對西方單邊主義,意圖通過多邊平臺獲得更大話語權。
普京則通過連線發言,指出金磚國家GDP已超越G7,國際格局正在悄然轉變。這一信息對印度而言至關重要,意味著它在這場對抗中并不孤單。
金磚國家的集體姿態,也為印度提供了政治安全感。
早在之前,中國便與美國達成91%的關稅撤銷協議,在談判桌上搶占主動。而在對印度的合作上,中國也展現出策略性支持,對印度氯氰菊酯產品加征了高達166.2%的反傾銷稅,既是對印度制造業的警告,也在無形中助其走向制造產業重構。
印度制造業本身正處在低谷,2024年制造業占GDP比重降至14.3%-14.7%,低于1968年水平,急需通過新的國際合作破局。
面對來自美國的極限施壓,印度并未妥協,選擇了公開抗衡。當天,美國正式將印度列入26%高關稅征收名單,而印度方面則未公布完整的反制清單,但已經鎖定了一批美國關鍵選區產品,包括鷹嘴豆、檸檬酸、汽車零部件等,精準打擊特朗普政治基本盤。這一策略在戰術上極具針對性,也顯示出印度在國際博弈中的成熟與果斷。
特朗普試圖用“對等關稅”打造全球統一規則,事實上是以“美國優先”之名行霸權控制之實。其“信函外交”與“最后通牒”策略,雖然看似強勢,實則逐漸引發國際社會反感。
歐盟計劃對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加征關稅,并列出950億歐元的觀察清單,中國、印度、歐盟三大經濟體的反制布局,可能導致美國陷入“外交孤島”境地。
這場美印貿易談判的破裂,不只是一次協議的失敗,更是全球貿易秩序的一次警訊。
印度的堅守,標志著一個新興大國在全球博弈中開始學會“說不”。農業與乳制品這兩道“紅線”看似具體,卻勾連著國家的根基與尊嚴。
莫迪政府所做的,不僅是為了當前利益,更是在為印度未來構建一個有主權、有尊嚴的經濟發展路徑。而金磚國家的支持,則成為印度走出困境的重要依托。
中美印三角關系的演變,將成為未來全球格局的關鍵變量。
中國在此次事件中穩中有進,既展示出強硬反制能力,又通過金磚平臺增強多邊合作影響力。印度則正在逐步擺脫傳統非結盟模糊立場,向著“主權對等、獨立自主”的國際戰略邁進。美國的霸權邏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失去吸引力。世界已不再是單極統治,而是在朝著多極平衡緩緩轉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球較量中,印度以一己之力反擊,美國的算盤落空。
莫迪親赴金磚峰會,不只是一次外交活動,更是一場戰略宣示。他不僅劃下兩條紅線,更是在告訴世界:印度,不再是那個可以被隨意塑造規則的“合作對象”,而是一個正在崛起、敢于抗衡、尋求平衡的新興力量。
全球目光,正在重新聚焦東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