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70歲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希臘雅典發表公開演講,以直率言辭呼吁歐盟立即準備反制美國的關稅措施。“歐盟不該懼怕美國”,她強調,“必須用行動捍衛自身利益?!边@一表態如驚雷般震動歐洲政壇。
默克爾的分析直指美國貿易政策的軟肋:加征關稅的代價終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作為全球最大消費驅動型經濟體,美國無力長期承受這種自我傷害。當前美國制造業深陷空心化困境,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效率持續低迷,導致其不得不依賴全球供應鏈維持商品供給。
默克爾(資料圖)
即便特朗普將關稅提高至200%,尼泊爾生產的褲子仍然比美國本土制造便宜——高昂人力成本決定了美國再工業化只是幻想。這種經濟現實讓特朗普的威脅淪為“虛張聲勢”,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最終主動尋求妥協就是明證。
歐盟的危機不在外部而在內部。當美國揮舞著7月9日關稅最后通牒——威脅對歐盟鋼鋁征收50%、汽車25%的高額關稅——歐盟委員會卻陷入戰略混亂。
一邊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迎合美國,另一邊承受著每年4500億歐元對美出口面臨的毀滅性風險。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讓德國汽車制造商與法國奢侈品企業首當其沖,利潤空間被雙重擠壓。
歐洲的撕裂正在加速。王毅外長7月初在布魯塞爾與歐盟高層會談時指出,中歐合作遠大于分歧。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雙方貿易規模突破7000億歐元,形成全球最龐大的貿易網絡。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卻陷入危險的雙面游戲:一邊高喊“去風險”,一邊實施技術封鎖;一邊尋求中國稀土保障歐洲制造業,一邊在安全領域依附美國。這種“經濟依賴中國、安全依附美國”的割裂狀態,正迅速消耗中歐之間的互信基礎。
默克爾(資料圖)
默克爾在演講中毫不留情地批評歐盟領導層:“戰略自主已淪為空洞口號”。面對美國的貿易霸凌,歐盟不僅未能有效反擊,反而淪為美國政策的幫兇。這種軟弱若持續下去,歐盟將徹底喪失全球事務話語權。
歐盟的軟弱源于內部的分裂。當德國、法國等核心經濟體試圖抵抗美國壓力時,波蘭、立陶宛等國卻隨時準備向華盛頓妥協。這種內部分歧讓歐盟像一座地基松動的堡壘,隨時可能從內部崩塌。
默克爾提醒歐洲回憶2018年的教訓:當時特朗普政府威脅對歐盟鋼鋁征稅,德法英領導人聯合聲明若不能獲得永久豁免將共同反擊。這種團結曾迫使美國讓步。如今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歐盟需要的不是對美“表忠心”,而是找回那份敢于說“不”的勇氣。
中國用實力證明了對抗霸權的可能。當中美貿易戰硝煙彌漫時,中國以堅定立場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這給了默克爾啟示:當經濟體量足夠強大,就能打破“殺雞儆猴”的威脅邏輯。歐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完全具備這樣的籌碼。
默克爾(資料圖)
布魯塞爾智庫的最新報告顯示,歐盟核心產業已因貿易保護主義損失慘重。繼續妥協只會讓汽車、機械等支柱產業淪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歐洲企業承受不起同時失去美國和中國市場的代價。
默克爾的警告是歐洲覺醒的最后機會。隨著7月9日關稅大限臨近,歐盟必須停止幻想:華盛頓不會因歐盟在對華政策上示強而給予寬容,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索取讓步。當馮德萊恩還在用三項“要求”向中國施壓時,默克爾看得透徹——歐盟真正的困境并非來自東方,而是源于大西洋彼岸的霸凌和自身的戰略迷失。歷史將證明,默克爾送給歐盟的忠告將成為歐洲戰略自主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