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日前,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指出在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前提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設施種植園區建設為抓手,通過政策拉動、典型帶動、技術驅動、服務推動,加快促進設施種植產業提檔、效能提升、效益提高,力爭用3年時間,全省設施種植業總產值突破900億元,對農業產值的貢獻率提高到13%,設施種植收入占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行動方案》明確要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確保糧食面積、產量不減少;嚴格耕地保護,防止違法亂占和破壞耕地;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稟賦,有條件、有基礎的地方優先發展,宜菜則菜,宜瓜則瓜,宜果則果,宜菌則菌;堅持市場導向,注重用市場化思維和手段推動產業發展,調動各類主體積極性,不搞一哄而上、行政強推;堅持聯村帶農,注重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3項重點任務:一是開展設施用地挖潛行動。縣級由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力爭用3年時間,分批分步為每個行政村安排100畝左右相對集中的一般耕地,保障設施種植業穩步發展。二是開展設施種植園區建設行動。堅持規劃先行,以縣為單位制定設施種植業發展規劃,按照“1個標準園區+N個生產園區”的模式,通過改造提升一批、盤活利用一批、布局打造一批、連片建設一批,分批分類推進設施種植園區建設。三是開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鼓勵各地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務,推動設施種植業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全產業鏈建設。
《行動方案》的具體推進計劃為:2025年,完成1.5萬個行政村的設施農業用地選址,有條件的縣(市、區)制定完成設施種植業發展規劃,率先在條件成熟的行政村建設一批設施種植園區,全省設施種植業總產值新增30億元。2026年,完成3萬個行政村的設施農業用地選址,全省大規模開展設施種植園區建設,設施種植業總產值累計增加60億元。2027年,所有縣(市)制定完成設施農業用地選址指引,全面完成行政村設施農業用地選址,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完成設施種植園區建設,全省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到900億元。
為保障《行動方案》主要任務穩步高效實施,配套印發了《支持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若干措施》,指出要用好現有政策、實施貸款貼息、加大財政投入、加強金融支持、提升融資權能、擴大保險范圍、強化要素保障等。(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