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張倩
用AI給自己看病正在成為新趨勢,但目前我們仍需要人類醫生。
身體不適,求醫十年,醫生沒找出原因,ChatGPT 給分析出來了。這是一位 Reddit 網友剛剛分享的個人經歷。
這位網友提到:
十多年來,我一直被多種不明癥狀困擾。做過脊椎核磁共振、CT 掃描、全套血液檢查(包括深入檢測),甚至連萊姆病都沒放過。
后來通過 Function Health 平臺發現,我竟然攜帶純合型 A1298C MTHFR 基因突變 —— 這種影響 7%-12% 人群的變異。雖然我所在的美國醫療網絡是全國頂尖,甚至看過神經科醫生排查過多發性硬化癥,但始終沒查出原因。
ChatGPT 整合了我所有的化驗報告和癥狀史,推斷這與基因突變高度吻合。原來即便維生素 B12 水平看似正常,這種突變也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利用,必須通過補充劑提升。
我把這些檢查結果拿給我的醫生看,他非常震驚,坦言一切癥狀突然都能解釋了。我不確定他們之前怎么沒想到給我做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基因突變檢測。
如今幾個月過去,我的癥狀已基本消失。整件事的發展至今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又充滿驚喜。
這個帖子在 reddit 上熱度非常高,很多人在評論區留言稱,自己也有類似經歷。
比如一位網友提到,自己嘔吐超過 15 年,作為所有胃部檢查和過敏測試,最近又被診斷出患有焦慮癥。雖然藥物確實起了作用,但嘔吐一直沒好過。于是,ta 就向 ChatGPT 發起了提問,并在 ChatGPT 的建議下去看了耳鼻喉科醫生(因存在頭暈癥狀),也確實查出了問題,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還有一位網友提到,自己家的狗被帶去看獸醫,結果獸醫束手無策,讓他們準備「告別」。而 ChatGPT 建議他們去能處理心臟問題的急診室,狗狗由此獲救……
類似的故事在評論區還有很多。雖然這些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驗證(很多可能是博人眼球),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求醫問藥這件事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求助于 AI 了,尤其是在病因難以明確的情況下。
這種趨勢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是優質醫療資源緊張、地區分布不均,造成人類醫生沒有足夠的能力或精力為每個病人深度排查;二是現在的 AI 確實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它們能夠快速檢索和整合大量醫學文獻資料,在信息處理速度和數據容量方面具有技術優勢,可以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參考。
對于一些罕見疾病,即便是資深醫師的臨床經驗也難免存在盲區。更何況,許多疑難癥狀往往需要多學科協作才能明確診斷,而這在現行的醫療體系下實現成本極高。
這或許就是 ChatGPT 們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幫助患者整理就醫思路(根據癥狀初步確定掛什么科),幫助醫生識別疑難雜癥,最終使得診療更加個性化。
目前,微軟等公司也在開發專門的產品來應對這種需求,并且看起來表現不錯。
不過,發帖人也特別提醒說,「我在嘗試 AI 建議前已與主治醫生反復確認。請勿盲目相信 AI 的醫療建議。」
他的提醒不無道理,畢竟,當前的 AI 依然無法克服幻覺等問題,可能生成看似合理實則錯誤的建議。而且,AI 無法為誤診擔責,而醫生需遵循倫理和法律框架。所以,如果你也有向 AI 咨詢醫療建議的習慣,千萬不要盲目相信,最終的診斷和處置還是需要人類醫生來做,AI 的建議僅供參考。
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多數醫生可能也會將 AI 作為自己的「外掛」大腦,幫助更多患者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41321376838951320
https://www.reddit.com/r/ChatGPT/comments/1lrmom4/chatgpt_solved_a_10_year_problem_no_doctors_coul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