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小小的一顆番茄,正在食品飲料領域掀起意想不到的熱潮。
今年2月,Tims天好咖啡上新了“普羅旺斯番茄美式”,濃郁的番茄風味引發討論:有網友盛贊是“夢中情咖”,也有人吐槽“喝出了農夫果園的感覺”。
3月,奈雪的茶推出“每日500蔬果瓶”系列新品——滇西樹番茄雙抗小紅瓶,將“抗氧化+抗糖化”的護膚概念植入產品內核中。
這股“番茄風”更吹向了線下餐飲場景:深圳的七月柿番茄主題餐廳,廣州的TomaotoCoffee等主打番茄風味的特色門店接連涌現……從火鍋底料、薯片等方便零食,到番茄汁、番茄醬等深加工制品,番茄正以多元形態滲透進消費市場,重構食品飲料的創新邊界。
新疆番茄(資料圖/洛浦縣融媒體中心)
作為這場番茄熱潮的核心支撐,新疆的番茄產業正書寫著令人矚目的傳奇。目前,新疆已成為中國加工番茄的黃金產區,這片沃土貢獻著全國80%的加工番茄產量,其番茄醬出口量占據全國70%的份額,約占全球貿易總量的25%——這意味著世界每消耗4瓶番茄醬,就有1瓶源自新疆。
新疆番茄走向世界
番茄是西餐中的常見食材,無論是以番茄醬為基礎搭配芝士、橄欖油和新鮮蔬菜的意大利比薩,還是包含奶酪、洋蔥、橄欖和時令蔬菜的希臘沙拉,抑或是與胡蘿卜、洋蔥、羅勒碎搭配的法式蔬菜湯,其中都有番茄的身影。
對中國人來說,番茄也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番茄炒雞蛋是最日常的家常菜,而番茄燉牛肉則是不少人改善伙食的好選擇。
番茄原產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帶,最初,番茄被當作一種觀賞植物,因其鮮艷的色彩和獨特的外形備受青睞。
大約在16世紀初,番茄被歐洲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在17世紀,西班牙人又將番茄經太平洋帶到了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地,然后從菲律賓傳入亞洲各地。
番茄傳入中國的時間大致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歷年間,當時被稱為“番柿”,最初也僅作觀賞之用。據明朝萬歷年間的《植品》記載:“番柿,來自西番,形如柿,色紅,可栽于盆中觀賞”,這是中文文獻對番茄的首次記錄。
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對番茄的認識逐漸加深,開始嘗試將其作為食材進行烹飪。19世紀后,番茄在世界的傳播得到長足發展,人們逐漸挖掘出它的營養價值,了解到它是鉀、維生素A和C、纖維素、番茄紅素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食用有助于預防多種疾病。
此后,各國大廚們利用番茄大展身手,創造出了不少經典菜式。近年世界各國網友投票評出的“世界上最好吃的50種美食”中,含有番茄的菜品就多達11道,可以說番茄在全球飲食版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番茄作為經濟作物開始大規模種植。而真正的產業騰飛始于1984年——新疆建成中國第一條番茄醬生產線。誰曾想到,這個不起眼的開端,將會孕育出影響全球的產業巨頭。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新疆番茄產業實現了驚人跨越,成為一張新名片。與此同時,以番茄為原材料的精深加工產品,也跟隨著出口的腳步走出國門。番茄汁、番茄籽油、番茄紅素等高附加值產品正在改變著新疆番茄產業的出口結構,從最初的原料輸出逐步向品牌化、高端化轉型。
番茄背后的自然密碼
根據貝哲斯咨詢對新鮮番茄和番茄醬市場數據研究表明,2023年全球新鮮番茄和番茄醬市場規模達到了386.43億元,中國新鮮番茄和番茄醬市場規模達到了119.68億元,而新疆作為中國加工番茄的黃金產區,加工番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番茄醬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70%,約占世界番茄醬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
新疆番茄規模的指數級增長背后,是大自然慷慨賦予的自然稟賦。作為占中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土地,新疆擁有發展番茄產業無可比擬的自然優勢。
新疆水土光熱條件得天獨厚,是番茄生長的理想之地。這里全年日照時數可達2550-3300小時,在全國各省區中位居第一。充足的日照為番茄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條件,促進其快速生長,并使番茄色澤更加鮮亮,營養價值更高,其果實中維生素C、番茄紅素等營養物質的積累更為充分。
氣候條件的獨特性同樣令人稱道。新疆夏季氣溫高、晝夜溫差大,番茄在新疆的生長期可達七個月以上。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番茄積累糖分和營養物質,使得這里產出的番茄鮮甜可口、汁水充足,蘊含豐富的番茄紅素。
曾有科研團隊對新疆番茄和其他地區番茄進行檢測對比,發現新疆番茄的番茄紅素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也是新疆番茄品質出眾的重要原因。
此外,天山雪水的滋養為番茄品質再加分。源自冰川融水的灌溉體系,富含鈣、鎂、鉀等礦物元素,不僅提升了番茄的口感風味,更使其微量元素含量顯著增加。同時,新疆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干燥氣候條件,有效抑制了真菌病害的傳播,減少了農藥使用,進一步保障了番茄的品質安全。
番茄采收機在地里來回穿梭(資料圖/洛浦縣融媒體中心)
在種種自然優勢條件的配合之下,造就了新疆番茄“汁多、肉厚、味濃”的獨特品質。
據日本最大番茄制品公司卡可美提供的化驗資料顯示,新疆番茄的紅色素含量高達62毫克/100克,遠超希臘、意大利等國的平均水平。此外,新疆番茄每100克果肉含有的谷維素也高達5.5克,遠超我國沿海地區的平均水平。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新疆番茄在自然競爭中的顯著優勢。
從田間到全球的產業升級
優越的自然條件只是新疆番茄產業騰飛的起點,完善的產業生態才是其持續領跑的關鍵。從手工采摘到智能工廠,新疆番茄產業完成了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的華麗轉身。
經過40余年的發展,目前,新疆擁有200多家番茄加工企業,占全國番茄加工企業數量的80%以上,形成了從育種、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全產業鏈。
在采摘環節,手工采摘讓位于機械化,讓新疆番茄產業如虎添翼。瑪納斯縣的萬畝示范田里,凱斯紐荷蘭番茄采收機作業成為日常,將一顆顆鮮紅的番茄收入囊中,再通過電子色選儀智能顏色分辨系統,選出紅色的成熟番茄。這種機械化智能采收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番茄采收效率。
在加工環節,新疆的企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番茄深加工附加值。以昌吉回族自治州為縮影,這里已成為新疆番茄生產規模最大、加工水平最高的區域。目前,昌吉州加工番茄面積穩定在25萬畝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采用“企業+農戶+訂單”的產業經營模式,番茄產業年均產值超30億元。
此外,亦有企業打造了更為完整的番茄產業鏈條。例如中糧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不僅擁有從種子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旗下種業公司還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番茄品種32個,市場占有率達28%。
據悉,中糧屯河調度人員可以通過中糧番茄信息化管理平臺,掌握已入場交售總量、拉運車輛和采收機在線數等情況。中糧屯河盡可能壓縮原材料從采收到變成產品的時間,比如整個去皮番茄罐頭,目前已經可以做到6小時鎖鮮。信息化管理平臺還能根據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需求,在最佳成熟期選擇最合適的品種安排采收。
來自新疆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加工番茄種植面積121.5萬畝、產量850.6萬噸。加工番茄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5%,其中機播、機收率均達到97.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體系的創新進一步打通了新疆番茄走向世界的經絡。2024年,一列載有82個集裝箱番茄醬的專列從烏魯木齊出發,途經里海巴庫,僅需30天即可抵達意大利那不勒斯。這得益于中遠海運創新的“以箱代庫”模式,有效解決了新疆農產品出口的物流瓶頸,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貨物運輸渠道,讓新疆番茄醬得以更順暢地駛向世界餐桌。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新疆番茄產業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過去以原料出口為主的模式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番茄紅素、番茄籽油等高附加值產品,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番茄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還在繼續。未來,隨著全球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長,這顆來自新疆的“紅色明珠”影響力越來越大,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紫金財經】由數位資深媒體人創辦,長期關注新經濟及TMT行業!文章發布于紫金財經網、手機網及相關小程序,并在微信、微博、專欄以及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等40多家主流媒體平臺同步更新。
經觀 · 第十四屆內容創作者榮譽會員
虎嗅F&M創新節作者團成員
經觀 · 第九屆(2023)內容創作者榮譽會員
2021年度百準指數最具成長力創作者
2020年最具商業價值新媒體
2020年度天極網最佳出品人
2019年新浪財經頭條年度榮譽作者
經濟觀察報VTime · 新橙獎
2019天極網年度影響力獎
美通社年度優質合作媒體獎
法律顧問:北京也迪律師事務所
知產保護:北京儲正智庫科技有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