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召開的第四屆農村能源發展大會上,南方電網廣西梧州供電局電氣示范化村的優秀經驗得到了與會代表及各界專家的肯定。近年來,梧州供電局以建設現代化農村電網為核心,推進農村電氣化,助力鄉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村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深度轉型,將“電氣化示范村”的金名片,助推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梧州“茶光互補”示范項目。梧州供電局供圖
電網升級,筑牢茶鄉“綠色基底”
在夏日的蒼梧縣六堡鎮大中村,連片茶園在智能灌溉系統下泛著翠色,茶農指尖在電控炒茶機上翻飛,村頭的光伏充電樁旁,游客的新能源車往來不息。
“過去炒茶靠燒柴,溫度難控,一鍋茶品質參差;現在電控設備精準到0.1℃,每批茶香都醇厚如一!”國家級非遺六堡茶傳承人蔣朝暉在蒼松茶廠車間感慨。他的身后,激光選色機正以快速的分揀效率替代人工,烘茶產能提升20%。
六堡茶產業升級變化的背后,是廣西電力部門近三年累計投入電網改造資金5000多萬元的成果。在大中村,733萬元投資換來了電網建設脫胎換骨的變化。配電線路絕緣化改造21公里,戶均供電容量躍至3.09千伏安,停電時間下降73.3%。智能臺區實時監測用電負荷,茶企的激光選色機、電烘干機不再因電壓不穩“罷工”。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茶光共生”的巧思。在蒙山縣屯巴山,全國首個“茶光互補”生態茶園將光伏發電與茶樹種植深度融合,150兆瓦光伏年發電超1億千瓦時,綠電反哺茶園智能灌溉與加工環節,土地利用率與產業附加值雙提升,帶動3個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梧州供電局同步推進110千伏變電站建設,為產業鏈注入可靠綠電。
廣西農墾三源公司六堡茶全電氣化生產車間。梧州供電局供圖
“電保姆”服務,激活產業新動能
在廣西農墾三源茶業公司,全自動生產線正以“18倍手工效率”運轉。總經理梁芳韜算了一筆賬,電氣化讓陳化周期縮短30%,年產量可突破1000噸。這得益于梧州供電局對六堡茶產業實施“首席客戶經理+首席問題解決官”工作機制,為六堡茶實體經濟提供全鏈條、高品質的供電服務。
電氣化更催生了“茶旅融合”的共富模式。大中村18家全電民宿春節期間訂單增長超50%,旅行出游高峰期間民宿供不應求,游客還可體驗電控炒茶非遺工藝,慕名游玩的游客帶動村集體收入一同增長。供電局同步布局136個鄉鎮充電樁,織就“城市—高速—鄉村”三級充電網,新能源車直抵茶園深處。
大中村牌坊“光充一體”智能充電站。梧州供電局供圖
從一葉到百業,綠電繪就鄉村振興長卷
如今的梧州,電氣化已從“單點突破”走向“全域開花”。大中村引領“全電制茶”,智能生產線讓千年工藝標準化;電能驅動生態旅游價值高效轉化,藤縣象棋鎮道家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名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預計2025年人均年收入1.95萬元,增長6.6%。長洲區泗洲村2024年旅游收入超700萬元,2025年上半年預計突破400萬元。北樓村以綠電產業筑牢現代農業根基,綠云村以生態農旅電氣化轉型繪就山水經濟,交村深耕蔬菜花卉種植電氣化實踐培育特色產業……
電氣化不是終點,而是鄉村現代化的起點。據悉,廣西已建成3100個電氣化村,未來三年將推動4000個提升村建設,讓綠電成為鄉村振興最澎湃的引擎。
當無人機掠過六堡鎮連綿茶山,銀線穿梭處,盡是機器轟鳴與茶香氤氳的和鳴。這片曾被茶船馱向世界的古老樹葉,正借綠電之光,譜寫鄉村振興的新茶經。(黃金玉、李勁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