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歲喪父,3歲又失去母親,至此,相依為命的人只有繼父。
但命運似乎有意刁難他,13歲那年,視他為己出的繼父也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偌大天地間,他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只能獨自一人在山里生活,可是即便日子艱難到讓人落淚,他也從沒有抱怨過。
他不但努力生活,還拼命讀書,最終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
他就是韋仁龍,他背后到底有著怎樣讓人淚目的故事呢?
01
2001年,韋仁龍出生在廣西一個偏遠的山村。
他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也不是含著金湯匙降世的幸運兒,他出生在泥濘和貧窮中,家里的生活條件可以用艱難求生來形容。
在韋仁龍一歲時,父親外出打工,不幸意外身亡,母親只能帶著他改嫁。
繼父雖然不善言辭,可是為人善良,對韋仁龍更是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自從韋仁龍和母親搬進新家后,日子才稍微好轉,繼父努力賺錢供養母子倆。
可命運無常,韋仁龍三歲時,母親又被肺癌奪走了生命,他成了讓人憐惜的孤兒,只能依靠繼父韋雙錦生活。
韋雙錦雖然只是一個靠打零工為生的農民,但他用行動讓人們知道了什么是大愛,他努力賺錢,繼續供養韋仁龍讀書。
可是命運卻沒有任何憐憫之心,在韋仁龍十三歲時,繼父也病逝,留給他的,是一間快塌的土磚房和一地雞毛的人生。
可是,韋仁龍沒有選擇進孤兒院,也沒有去投奔親戚。他說,親戚家里也很窮,他不想拖累他們。
于是他留在山里,靠撿垃圾、挖野菜、采八角邊謀生邊上學。
有時餓了,他就在爛水果攤邊守著,等攤主準備扔掉時,他上前要一兩個吃。
這種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絕境,但韋仁龍沒有崩潰,他甚至說過一句讓人心酸的話:“書是精神食糧,餓了看看書,就不餓了。”
這不是浪漫主義的表述,而是一個孩子對抗饑餓的真實辦法。
02
如果沒有人關注韋仁龍,他很可能就這樣默默長大,也可能在高中前就輟學,一輩子都過著貧苦的生活。
但他的執拗很快被學校老師發現了,校長得知后,迅速為他申請了補助,全校為他募捐。
再加上有節目曝光了他的故事,韋仁龍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才算勉強穩定了求學的資金來源。
很多人感動于他吃苦耐勞,但這也說明了另一個更加殘酷現實,很多農村孩子的命運,只能靠自己去改寫。
雖然得到了幫助,可是韋仁龍并沒有放松,他依然埋頭苦學,因為繼父說過:“你只有努力,才能爬出大山!”
這一次,命運沒有虧待韋仁龍,最終他以707分的優異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大學。
可是這個成績的意義,不僅是名校光環,更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
03
韋仁龍并沒有在獲得關注后躺平,他始終堅持學習,節省每一分錢,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
但你會發現,這個孩子最大的特點,不是聰明,而是自律。
這也是很多寒門孩子的共性,因為他們的生存資源有限,如果不自律,不拼命,幾乎沒有翻盤的機會。
如今韋仁龍已走出大山,不過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他卻早早地淡出了公眾視野。
他不炒作,不直播,不消費悲情,這本身就很值得尊重。
他不想再讓自己的苦難變成流量,他更想靠知識和自身努力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
相信韋仁龍一定做到了,不過我們回看他的人生經歷時,不應該只是感動和淚目。
我們更應該問一句:為什么有些孩子想要上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吃得飽”的問題?
如果不是他那股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勁兒,如果不是剛好有記者拍到他的故事,如果不是遇上了那個愿意為他奔波的校長。
也許韋仁龍現在,正在某個工地上搬磚,或者在某個夜市里擺攤。
所以說,他不是成功的模板,他是社會結構裂縫中,僥幸沒有掉下去的那一個。
04
韋仁龍用行動回答了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這個問題。
答案是,他做到了。
韋仁龍沒有辜負繼父的期待,更沒有辜負那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信未來的韋仁龍,不管遇到什么問題,一定會選擇披荊斬棘,最終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而從韋仁龍的經歷中,我們也會獲取一種力量,一種不認命的力量,哪怕面對的是天崩開局,也一定要有逆天改命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