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九芝堂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后,為了全面侵略中國,于1937年7月7日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八年抗戰”就是從此時算起。其實,從1931年至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時十四年。
從1938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軍隊在湖南戰區對日進行了著名的長沙三次會戰以及衡陽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累計殲滅日寇20余萬人。在中國抗日戰場上,湖南一個省區展開數次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在中國境內是獨一無二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長沙會戰中九芝堂前輩們那些不朽的事跡!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淪陷后,中國的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湖南長沙位于鄂粵之間,是日軍進攻大西南的必經之路。圍繞長沙的爭奪戰,中國軍隊第九戰區與侵華日軍從1939年至1944年進行了五年之久。長沙會戰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保護了湖南以及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焚城之災 噩夢驚魂
但在長沙會戰之前,卻發生了舉世聞名的“文夕大火”。由于國民黨當局采用“焦土政策”,計劃焚燒長沙,但在計劃實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導致1938年11月13日凌晨,火災變得不可控制,最終導致長沙3萬多人喪生,全城90%以上房屋被燒毀,經濟損失10億元。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中國抗戰史上與花園口決堤、重慶防空洞慘案并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存貨店屋 付之一炬
據已故的九芝堂后人勞紹杰勞老介紹,延續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把3000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燒了個面目全非。坡子街這條商埠繁華的千年古街也未能幸免,斷壁殘垣,焦土滿目。三百年的“勞九芝堂”老藥鋪也同樣,價值20多萬銀元的存貨和店屋付之一炬,產業全部被燒毀。整整一庫房的鹿茸,燒掉了;天然麝香、牛黃,燒光了;清咸豐年間購進的500多千克菟絲子,說沒有就沒有了;靈芝、人參也在大火中化為烏有,其中有幾棵號稱是千年靈芝、千年人參;連通兩條街的氣派店鋪,成了廢墟……
棚屋營業 屹立不倒
勞紹杰的父親勞端生,曾是勞九芝堂的經理。他想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守住這個家業,讓九芝堂從滅頂之災中重生。1943年,勞九芝堂將作坊搬回長沙。部分族眾湊集了三四千元做流動資金,坡子街重新繁榮,黃興路上都搭起了棚屋,掛上“勞九芝堂臨時營業處”的招牌,繼續營業。
藿香正氣祛暑熱 愛國熱忱保家園
1941年9月,民族危亡之際,在勞端生的倡議下,勞九芝堂藥鋪、東協盛、西協盛、福芝堂、壽芝堂等藥號也自發聯合起來,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運動中去。他們慰勞的部隊就有在春華山北與日軍激戰的58師蔡仁杰173團官兵。9月的太陽依然熱辣,戰場上焦煳的空氣讓人喘不過氣來,勞九芝堂藥鋪的伙計李友桂帶領長沙各大藥號的伙計,挑著熬制好的藿香正氣水和其他治跌打損傷的藥到陣地勞軍,成為長沙百姓的美談。
當時長沙戰場的中國軍隊主力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日鐵軍”國名革命軍第74軍。該軍自淞滬戰場組建,歷經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時任74軍軍長的就是“上高會戰”中戰功顯赫,領導全軍榮獲第一面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的王耀武。74軍下轄51師、57師、58師。而58師時任代理師長就是后來解放戰爭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擊斃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我們一分為二,從民族抗日大義來看,不能對當時的張靈甫因罪掩功,因人費功。
勞訓伊英勇抗日 好男兒熱血報國
第四次長沙會戰后(歷史上稱為長衡會戰),長沙已被日本鐵蹄蹂躪,中國共產黨組織了敵后游擊隊,讓日寇聞風喪膽。九芝堂勞氏家族積極支持抗日救國,勞訓伊就是一位熱血沸騰的抗日青年積極份子。
在抗戰勝利日之際,讓我們重溫勞紹杰老人的自述:
在父親勞端生詩集里有一首《吊族侄訓伊殉國》的詩,他常給我們講勞訓伊參加抗日游擊隊、熱血報國的故事。
1944年6月,日寇大舉進犯長沙,我們家隨著勞九芝堂的員工連夜逃亡到坪塘花雜街木塘村廖先愷家里。9月份,在我父親的介紹下,勞訓伊參加陳敦和游擊隊在寧鄉、望城一帶頻頻打擊敵人。一次在觀音港到木塘之間一條叢林山道旁設下埋伏,把駐扎在觀音港包公廟里出來搶劫的日本鬼子一個小隊擊斃九人,只剩下一個翻譯官僥幸逃生。一次,三個游擊隊員以苦力身份潛伏到郊區一支日本鬼子隊伍里,取得信任,巧妙將一個日本兵用轎子抬到下木塘,直等到了游擊隊里日本兵才知道是當了俘虜。
抗戰勝利后,勞九芝堂族眾逃難到寧鄉、望城一帶的人興高采烈地回到長沙城里,勞九芝堂藥鋪也恢復營業了。我父親和勞訓伊的父親勞伯明依舊回到店里做事。可是,勞訓伊卻沒有一點消息。
1946年春節過后,勞九芝堂藥鋪來了一位中年婦女,指名要找勞伯明。勞伯明出來迎接道:“我就是。”中年婦女問:“勞訓伊是您兒子嗎?”勞伯明說:“是啊,他現在怎么樣了?”中年婦女聲音低沉地說:“對不起,他已經犧牲了,我來這里就是要完成訓伊的遺愿,告訴您他是怎樣犧牲的。”
原來,中年婦女是陳敦和的妻子。1945年的除夕之夜,天空飄著大雪,陳敦和游擊隊隊部隱蔽在長沙河西銀盆嶺的一農戶家里過年。不料,日本鬼子偵察到了這一情報,派來大隊人馬,身披白衣,悄無聲息地將隊部包圍起來。等游擊隊發覺,為時已晚,激戰中,勞訓伊和陳敦和的妻子等7人不幸被俘。
勞訓伊知道落到日本鬼子手里不會有好下場,便找機會悄悄地跟其他5位游擊隊員商議說:我們幾個男同志肯定是要掉腦袋的,女同志還有點生還的希望。我們就一口咬定陳太太是老百姓,不是游擊隊的人,全力把她保出去,救一個算一個,也好讓家人知道我們是怎么死的。于是陳敦和的妻子得救了,而勞訓伊等6人被日本鬼子殘忍地殺害。當地村民忍著悲痛,將6位烈士埋在一座小山上,并排堆起了6個墳堆。
聽了陳敦和妻子的講述,勞伯明這才知道了自己兒子的下落。我父親也悲痛中,含淚寫下了悼念勞訓伊的詩:
吊族侄訓伊殉國
湘江河畔共流亡,虎口余生最感傷。
猛憶木塘分手處,衷言歷歷斷人腸。
誰知王勃竟無年,志切求知絕可憐。
勝利歸來伊去矣,空余抱負憾長眠。
篝燈課讀作兒師,月白風清復論詩。
風景宛然人事改,優曇一缽眼前馳。
溈水聲澌弟落英,秋風秋雨忍重聽。
松濤午夜鳴哀角,凄切離人百感生。
父親念著這首詩,想著輩分相差兩輩、年齡相差十余歲的勞訓伊,就想起了1942年請訓伊為我和哥哥春熙在雙江口黃家屋場作開蒙輔導;就想起了兩人在禾場月白風清中歇涼時,談論抗戰形勢,探討唐詩宋詞和古文學問;就想起了他要求去找游擊隊的情景。只有念念這首詩,父親才覺得是最好的悼念。
無名烈士總有名,勞訓伊是千千萬萬英烈中的一個,他的精神影響教育了勞九芝堂的后人。1949年,勞伯明又將唯一的在湖大讀二年級的二兒子勞象芳送去參加了海軍。三房的勞少椿在文藝中學畢業后報名參軍,抗美援朝,在連隊任文化教員火線入黨立功。我父親也在1951年送我參軍到朝鮮。這都說明勞訓伊抗戰為國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地流傳下去。
八十多年過去,世界風云變幻,中國早已不在當年孱弱受欺的時代。只有銘記歷史,民族命運才能不蹈覆轍。九芝堂的先輩們用行動和鮮血走在了抗日戰爭、保家衛國的前列。值九芝堂創立375周年之際,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扛鼎“仁心良藥”未來的老字號,也將走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中醫藥發展國家戰略前列。
(轉自:九芝堂)
轉自:市場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