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 「 潛伏 」 這個系列寫到第五篇,也該說一位女性角色了,但是我一直卡在翠萍這里。
為什么遇到翠萍走不動路呢?不是因為她美,而是她看上去太簡單。翠萍似乎 用一顆獼猴桃就能 說清楚:外表毛刺刺的丑死了,可放一會兒再剝開來,里面是鮮翠欲滴。最深處還有一顆紅心,那是信仰。
小紅書有個貼子叫 「 愛上翠萍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 ,越是簡單的人物越難寫。我該怎么描述一種呼吸呀?
01
翠萍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她不困惑。
你們注意到沒,圍繞天津站的人物都有各自的困惑。
晚秋困在憂傷里,盡是小布爾喬亞的呻吟。 謝若林必須時時把錢掛在嘴上,用語言推動行為,才能心安理得做一個拜金主義者。李涯呢,直到下線也沒破解“我運即國運”的靈魂拷問。
這些在翠萍身上都是不存在的。
她從來沒有追問“我為了什么” “活著的意義”這些抽象問題, 她始終專注在自己的主線任務里。我本是輔助,那就打好這個輔助,努力完成袁政委交辦的任務。她沒什么靈魂拷問,最多時不時來一兩句猛的:
飛機是人開的???
翠萍是怎么做到不困惑的呢?
她首先有一個巨大的先天優勢,心大。就這一條已經碾壓無數當代人了。 為什么?因為當代人基本都受過教育。
受過教育就多了心眼,生怕自己比不過別人聰明。受過教育的人,也懂得了世界上的許多坑,變得謹慎小心。最要命的是,受過教育的人還可能面對自我認知與現實社會的沖擊,從而懷疑人生。
咦?怎么跟書上講的不一樣?。?/p>
站長年輕時愛好哲學,算受過教育吧?“凝聚意志、保衛領袖”八個字他需要研究十五年,才能得出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結論,可見從哲學中走出來有多么不容易。
晚秋就更難了,得了文藝青年這種病,只有在現實中脫一層皮,然后送到解放區才治得好。
讀書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困惑,而要從困惑走向不惑,除了要讀更多的書,還要經更多的事。
相比之下,翠萍少走了多少彎路。
她從未受困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因為她的認知原本就不成體系。她沒有某些受過教育人的自以為是,反而成為一張更好描畫的白紙。
從山里的游擊隊長,到城里的地下特工,這是多么大的一個賽道切換。
翠萍沒有憂傷和抱怨,很快適應了變化,打牌、燙頭、傳遞情報,體現出超強學習能力的同時,也保留自己的本真和質樸,成為最好的偽裝,連精明的站長都產生了自我懷疑:
翠萍這個蠢得掛相的女人,會是共產黨的探子?
02
她不光是共產黨的探子,還是站長夫人梅姐的好閨蜜,知名的“博物館雙子星”之一。
在天津,翠萍幾乎能跟每個人都處得好,展現出驚人的社交天賦。很多人覺得,梅姐喜歡翠萍是由于兩人出身相近,都是從小地方來的。這個因素有,但不完全。
翠萍是一個能提供高昂情緒價值的人。她以前總是被低估,是因為“情緒價值”這個詞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很多人以為情緒價值是迎合和討好,但翠萍告訴你絕對不是。她從來沒有試圖討好過誰。相反,她張口一個老娘、閉口一個找死,當她不去討好別人的時候,別人反而更喜歡她。
翠萍的生存之道是她不做作、不裝逼。
她不像馬奎的太太,吃一塊上海點心要說出八個好處來。翠萍同時還是一個反裝逼大師??Х群軆炑攀遣皇??一股雞屎味!你們要談性?那在床上有什么意思:
還是要在山坡上、在玉米地里。
翠萍的潛伏只有一半,她把真實的身份潛在水底,卻把自己的真性情毫無顧忌地展示在水面上。
不矯揉造作的人,總是能交到更多朋友。 就兩個字,實在。跟翠萍做朋友肯定開心死了,她能跟你交心,替你懟不喜歡的人,當你說要捉奸了,她跑得比誰都快。
翠萍是一個戰士,又是一個一生愛看熱鬧的中國人。
這說明她的情緒價值不是空洞膚淺的。她重情、重義,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關鍵時刻豁得出去。在她的粗線條里,包裹著廣泛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劇中有一幕我真的哭死。左藍被確認犧牲之后,翠萍方才知道她和余則成的戀人關系。翠萍的反應是什么呢?她整個人崩潰掉了,她認為左藍臨死前并不知她與余則成是假扮夫妻,是帶著遺憾去的。
翠萍哭著對余則成說,我要是知道,就該在她犧牲之前告訴她,我跟你是假的:
她閉眼之前有個名分,心里會美的。
03
很多人把翠萍和左藍放在一起對比,我也覺得這兩個形象對男性來說,是一個極好的隱喻。
左藍漂亮、溫柔、有文化,充滿理想主義的光芒,像學校里的女神,是大家公認的白月光。而翠萍能做飯、能洗衣,能掏出一顆手雷說我要保護你。這個很像什么呢?
很像你媽。
據說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一個男人找一個女的結婚,有一大半是在復刻自己的母親。男性看起來強,但內心都是渴望被照顧、被保護的。為什么現實中很多人的妻子都很彪悍,男人嘴上說嫌棄,但真要是離開了,又會抱著女人哭。
男人在年輕時需要白月光,可越到后面就越需要精氣神。
當代人也一樣,評論區里喜歡翠萍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愛她的精氣神。
看看翠萍的氣血多足啊,她力氣大,分分鐘踹倒拙劣的馬奎;槍法好,一槍爆頭陸橋山。她壘雞窩、進黑市,包餃子、下面條,能干好多事。如果翠萍算是一個打工人,她雖然錯漏百出,但又無可替代。
尤其在潛伏的中后期,她完全成為了余則成的主心骨和強心針。她給余則成注入的不僅是氣血,更是急需的能量和勇氣。
我們看潛伏,不能忽略那個讓人窒息的生存環境,余則成干著刀口上舔血的事情,正常人都不會不恐懼的。
有一次,余則成對翠萍進行思想教育,強調工作的殘酷性,流露出消極的情緒。老余說,干我們這種工作的人就沒權利結婚,要是犧牲了,一個孤獨的女人帶著吃奶的孩子,以后她們怎么過啊。
翠萍怎么回復的?她說我幫縣農會發過烈士證,一天就發了二十多個,那些寡婦,沒人像你說的那樣,都撐得住。翠萍還反問,你媽就是山里的:
你媽會哭哭啼啼嗎?
你看嘛,我就說翠萍像媽。
04
這個媽不怎么會講道理,可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道理:積極才是硬道理。
我形容翠萍是一種精神解藥,因為好的解藥都是經過歷練的。翠萍這個角色能立得住,是因為她是太行山里殺出來的女人。
盡管電視劇中沒有展現,但出現在天津城的翠萍,已然不是普通的民間婦女。她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戰士, 手底下有二十幾個弟兄, 半個槍靶子能爆掉樹上的梨, 最近的時候離小鬼子就幾丈遠。她是經歷過犧牲,見識過殘酷的人。
用句俗一點的話說,樂觀積極不是每天起來都要喊一聲元氣滿滿,而是經歷過生活的殘酷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翠萍的硬道理是這個。
她精神力量很強,可貴的是她同時又是慕強的,因此她沒有媽味,又沒有爹味。
翠萍不是頭狼,她像“一頭母?!?,嗓門雖然高,但是肯低頭、能服軟,她又是能讓老余駕馭的。
人們常說,傻人有傻福,前提是得跟著那些更聰明的人走。
翠萍完美詮釋了這條人生經驗。所以她感情線也很有意思。翠萍和余則成是雙向奔赴的,而促使他們奔赴的不是那種生理性的喜歡,而是兩個人都是慕強的。
翠萍的高光時刻,是她擊斃陸橋山。那一槍,不僅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也扣動了余則成內心的扳機。
相較于刻意營造的浪漫和精心策劃的儀式感,一顆直擊內心的子彈,肯定更能讓人魂飛魄散。
哪個男人能拒絕一個女狙擊手呢?
現在看,翠萍和余則成的愛情就很當代。沒有那么多花錢月下,來來回回的拉扯,我現在要親你,請注意,你是自愿的。
就像劇中有一個臺詞說“革命的愛情分外浪漫”,這種浪漫是翠萍卸下武裝、換上旗袍,在一旁的余則成騷哄哄地說,你真美,像林黛玉。翠萍則以她一貫的口吻回復說:
在哪里認識的野女人吧。
很顯然,他們都對林黛玉有什么誤解,但就是很浪漫。
關注這個傳達室
更容易看到我的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