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發布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成為政策動向中的一顆重磅信號彈。
作為關系到存量房貸家庭切身利益的政策,“商轉公”在一定程度上傳遞出對于穩定市場預期。
回頭看,全國已有三十余個城市落地此項政策,而與廣州并列為副省級城市的西安,卻遲遲未見動作。
廣州此次提出“商轉公”,在形式上仍屬試探性前行,但其所傳遞出的信號卻已極為明確。
縱觀政策要點,其核心邏輯可歸納為:
1.通過利差緩解還款壓力
當前,廣州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約為3.2%,而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為2.6%,利差約60個基點。
以貸款100萬元、30年期測算,每月可減少月供約300元,累計節省利息超10萬元,實打實減輕了購房者的長期負擔。
2.釋放消費潛力
政策明確“減輕貸款利息負擔,促進消費增長”,意味著其目標不僅限于住房金融體系內部調整,通過減負穩信心,帶動內需提振。
3.資金池是關鍵大前提、
根據廣州住房公積金中心數據,截至目前,該市個貸率持續下行,已跌破75%關口,意味著資金“蓄水池”充足,為政策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現實基礎。
4.設置門檻,精準定位
政策對申請人設有八項條件限制,包括名下唯一住房、征信良好、未使用過公積金貸款等,確保實施范圍可控,保障資金安全,同時也為未來適度放寬留出空間。
總體來看,雖然申請條件不低,但對于符合資格的購房家庭來說,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幾百元的月供差距。
“商轉公”所涉及的購房者,多為2018年前后在高利率階段購入房產的剛需家庭。
過去一年,在房價調整利率下調多從因素之下,不少家庭選擇提前還貸,導致銀行資金流出、市場交易低迷。
此次若能通過“轉貸”方式留住這部分存量資金,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銀行壓力、穩定市場節奏。
政策強調“原商業貸款銀行應同意”,給予銀行自主權,既減少制度性沖突,也促使其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尋找平衡。
相較于廣州的主動出招,西安在“商轉公”領域的遲疑,似乎更為復雜。
據西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公布,截至2025年5月,西安的個貸率仍維持在88.3%的高位。
這意味著公積金“水位”吃緊,稍有疏漏便可能影響到新申請人,特別是剛需家庭的正常貸款需求。
從風險可控角度出發,西安尚未推行“商轉公”政策,可以理解。
西安樓市在2017-2021年經歷過一波快速上漲期,彼時入市的購房者中,大量選擇了高利率商貸,形成了一批“利率上限鎖定群體”。
一旦全面放開“商轉公”,對公積金系統的流動性、對商業銀行的存量結構都會帶來較大沖擊。
并且在近年來,西安將大量資源投入到人才購房、新市民支持、城市更新等領域,并推出多項首套購房支持政策,相比之下,對存量房貸者的照顧尚屬空白。
而“商轉公”因其涉及面廣、結構復雜、財政責任模糊,短期內未被納入優先序列。
因此,在沒有足夠緩沖機制之前,政策層仍傾向于審慎行事。
盡管當前尚無確切信號表明西安將立即推進“商轉公”,但綜合市場表現與政策演變趨勢看,未來適時推出并非沒有可能。
例如通過小范圍試點、額度控制、動態機制管理等方式,均有可能實現,“商轉公”表面上是利率轉換,實質上是一次住房金融體系的結構再平衡。
那么你先的房貸利率是多少,如果開啟商轉公,又可以省下多少錢?評論區一起交流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