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的公司跨部門協調會上,市場部新來的總監指著大屏幕上的方案,充滿激情地承諾:“這次升級,我們一定提供24小時高效服務!” PPT上那行加粗的字特別顯眼。這時,運維組的李哥突然哼了一聲,冷冷地說:“上次你們也說‘高效’,結果客戶半夜打電話報修,你們連個值班電話都沒開通?!?會議室一下子安靜了。市場總監聽了,整了整西裝,辯解道:“那時候是流程還在調整嘛?!?聽完這辯解,我一下子想起錢鐘書《圍城》里的那句話——“話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著話做,是話跟著人變”。才明白原來所謂的承諾,就跟草稿紙似的,可以隨時改掉重寫。
這場會議讓我看清了語言是怎么變樣的。市場部掛在嘴邊的“高效服務”,在不同的人嘴里意思完全不一樣:在PPT上是吸引人的漂亮話,到了運維組那里就成了“值班電話沒開”的問題,等總監一解釋,又成了輕描淡寫的“過渡期”。同一個詞,不同的人說出來,意思差得十萬八千里。更諷刺的是,會議記錄員把“24小時高效服務”原原本本記進會議紀要里的時候,這承諾在現實中早就失效了——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但實際的承諾早就沒人當回事了。
開完會,我回去修改方案。鼠標光標停在“提供極致響應”那個標題上,我猶豫了很久。想起李哥會后在茶水間時苦笑著說的話:“他們嘴皮子上下一碰說個‘快’字,咱們底下跑斷腿也未必趕得上。” 我這才明白,話從來就不是板上釘釘的標準,更像是能隨意流動的東西:上面的人喊出漂亮的口號,下面干活的人卻被拖累得夠嗆。口號喊得越響亮、越漂亮,就越需要很多人去拼命干活,才能勉強填平承諾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
最后,我把“極致”那兩個字刪掉了,換成了“逐步提升響應效率”。關文檔的時候,瞥見廢紙簍里扔著市場部那張印著閃亮標題的PPT。有些話說得越漂亮、越唬人,越得看看說這話的人,到底有沒有真本事、肯不肯下力氣去實現它。
#人生感悟##職場感悟##每日故事##人生智慧##《圍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