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前是智能座艙,買車后只用手機支架,是不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但昨晚上市的G7,在智能座艙方面,讓大家看到了在車上徹底不用手機的希望,堪稱智能座艙的deepseek時刻。
小鵬
寧愿玩手機,也不想用車機?
目前用戶對智能座艙抱怨最多的,比如黑屏死機卡頓、交互邏輯復雜以及語音識別錯誤率高。自從用大屏取代實體按鍵之后,這些問題貌似是無解。
卡頓不僅是硬件問題,還關乎到系統的優化能力,交互復雜則是因為大屏的集成度高,沒法做太多一觸即達的功能,所以廠家給出的解決方法是用語音代替人手,但語音也沒法做到極致精準,所以很多人買了所謂的智能車,平時開車用得最多的,還是手機。
高算力就是力大磚飛
那小鵬G7是如何解決的?把算力堆到第一再說。G7的座艙有兩塊芯片:高通8295P和圖靈AI,把AI總算力推到了800TOPS以上,而普通的8295只有30TOPS,畢竟它跟筆記本架構的8cx Gen3是同宗同源,那已經是4年前的產物了。
所以G7座艙高算力的來源主要是圖靈AI芯片。就算放在手機界,這組合也比(玄戒O1,44TOPS)和蘋果(A18,35TOPS)強得多。
小米
在G7身上,8295負責的是畫面渲染以及觸控相應等基本操作,圖靈AI芯片則處理復雜的AI任務,所以它能運行VLM(視覺-語言大模型),簡單來說是能同時理解圖片和文字內容,能看圖說話又能按文找圖,而且是本地運行。
如果說以前的座艙,只能部署個人電腦級別的deepseek模型,算力依賴云端,那G7起碼是企業級的,本地運行的好處就是響應更快,并且數據不需要經過云端交互,天然就有更好的加密性。
算力高,就能代替手機?
那把算力堆上去,對于用戶的實際體驗有哪些好處?首先是聽懂人話。有了AI高算力的加持,可以更好地理解上下文含義,這是在現有連續對話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就像我們平時用AI工具,可以連續提問。
由于是本地部署,所以對多語言支持的能力也更強了,以往的座艙要么選普通話要么選粵語來對話,G7則同時支持你說多種語言,比如香港的朋友,經常一句話里帶了粵語和英文,就不需要為了跟座艙對話來改變說話習慣。
其次,G7的座艙能主動關懷,就像有生命意識一樣。現在的座艙,頂多是在你下車之前提醒你帶手機,或者監測到外面下雨了會提醒你關窗戶。
而G7會細致得多,因為它用上了多模態融合的能力,通過車內OMS攝像頭來識別場景,比如根據當前天氣和車內環境,主動調低空調溫度,識別到是小孩會有專屬的兒童模式,如果小孩子睡著了,以往我們要自己手動將全車播放切換為頭枕音響播放,而現在它自動會降低音量。
甚至它還有記憶功能,能根據個人偏好來推薦合適的導航路線、就餐推薦。如果每次都要人工去參與或者主導,只能叫輔助,能主動解決問題的,才是真智能。
G7座艙還有軟件的深度融合能力。車機端的軟件,如果直接照搬手機端的,那只是在車里放了一塊平板,好一點的做法,是將車機端軟件跟系統打通,比如在車上打開美團能聯動車載導航。
而G7是在此基礎上,直接看齊手機端。以往我們想要去某家餐廳吃飯,需要打開手機,把定位發送到車機,然后在手機上取號排隊,再開車出發,而小鵬G7直接在車內的美團就一步解決了,幫你提前訂位拿號,還能直接下單吃的和喝的,你還覺得不如手機方便嗎?
打通駕駛輔助,才是完美閉環
除了在車內的功能很強大,G7的座艙還打通了輔助駕駛功能,用座艙強大的語義理解能力,配合車外的輔助駕駛攝像頭,實現像模糊定位導航等功能,也就是說,車內有小P幫你理解你想停哪里,車外有圖靈AI輔助駕駛幫你實現停車的全過程。
很大原因是因為座艙和輔助駕駛,用的是自研的圖靈AI芯片,信息溝通起來自然更高效和無障礙,可以做到艙駕的完美協同。如果像以前的座艙只有8295,估計實現難度很大,相當于只是采購了供應商產品,沒法對底層做大幅修改,而且自研艙駕芯片的好處還在于,日后的升級優化會更高效。
當然,稍感遺憾的是,這套大模型還沒能上車,昨晚小鵬說的是今年內完成上車,要這樣的話,這速度也很驚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