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地區政治人物郭正亮,提出的“一國兩治、或可統后不駐軍”方案引發熱議。
這個將“一國兩制”改為“一國兩治”的提議,表面上只是文字調整,卻反映出兩岸關系中的深層考量。
我們不妨跳出政治的框架,從日常生活和百姓視角出發,聊聊兩岸關系的未來。
一、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3年,大陸和臺灣省之間的生意做得特別紅火,總共做了3263億美元的買賣。
算下來,平均每天都有將近9個億的生意往來。
大陸往臺灣賣的東西特別多,大概有2500億美元,主要是一些電子零件和機器設備。
臺灣往大陸賣的東西也不少,大概760億美元,銷量最好的是芯片和一些精密儀器。
現在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生意伙伴了,臺灣每做10塊錢的對外貿易,差不多就有4塊錢是和大陸做的。
這個數字說明,兩岸之間的生意往來非常密切,誰也離不開誰。
臺積電在南京開的工廠,每個月差不多能做出2萬塊芯片。這些芯片最后都裝進了大陸生產的手機和電腦里。
富士康在大陸開了40個廠區,給80萬人提供了工作。
他們做的手機和電腦零件,在全球市場上占了五分之一。
臺灣的鳳梨和芒果,每年賣到大陸能賺5億多美元,占臺灣水果出口的近一半。
簡單說,賣出10個芒果,里面有4個是大陸人買的。
臺灣的電子產業和大陸早已打斷骨頭連著筋,2022年臺灣出口到大陸的芯片占其總出口的62%,這些芯片被用在大陸的5G基站、新能源汽車里。
臺灣的機床設備35%賣給了大陸企業,2023年大陸從臺灣進口機床花了68億美元。
臺灣的漁業產品25%出口大陸,2023年大陸從臺灣買了3.2億美元的石斑魚。
2015年,有幾百萬大陸游客過去玩,這些游客特別能花錢,平均每人每天要花將近8000臺幣,比日本游客大方多了。
這么多大陸游客過去,給臺灣帶來了2300億臺幣的收入,差不多占了臺灣旅游總收入的一半。
他們住酒店、下館子、買東西,讓這些行業的生意都特別好,總共帶動了3000億臺幣的經濟活動。
兩岸直飛航班從2008年的每周36班,增加到現在的每周758班,北京、上海、廣州等26個城市都能直飛臺灣。
因為游客越來越多,當地酒店、餐廳、商店都忙著擴建裝修,還新開了不少店。
很多本地人靠著接待大陸游客找到了工作,做導游、開出租車、賣特產的人都多了起來。
而臺灣的85度C咖啡在大陸開了1000多家店,年營業額超20億元。
2024年全年大陸與臺灣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9.4%。
二、同根同源的情誼
臺灣92.7%的人說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和大陸南方方言幾乎一模一樣。
比如廈門人和臺灣南部人用閩南話聊天,基本不用翻譯。
臺灣學生課本里有許多文言文,占一半左右,和我們語文課本里的比例差不多。
兩岸還合編教材, 春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臺灣保留著和大陸一樣的習俗。
還有臺灣舉辦的聲勢浩大的媽祖繞境活動,每年有上百萬人參加,和我們福建的媽祖信仰是一樣的。
2023年人員往來達到615萬人次,每天平均有1.7萬人往返于大陸和臺灣。
結婚的家庭累計超過38萬對,其中20多萬臺灣同胞選擇在大陸定居。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選擇在大陸創業,目前已有超過1.2萬個創業項目,涉及文創、科技、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
不少創業者在大陸開設咖啡館、餐廳、文創店,還有一些人從事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
大陸的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讓許多臺灣青年找到了發展機會。
比如臺北青年林柏宏就在杭州開了“紙箱王”文創店,一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
2023年兩岸合辦“乾隆文物特展”,臺北故宮吸引了50多萬觀眾。
《甄嬛傳》《瑯琊榜》等大陸劇在臺灣熱播,《甄嬛傳》重復播放了10次,收視率穩居第一。
周杰倫、蔡依林等臺灣歌手在大陸擁有超多的粉絲。
三、老百姓的實惠賬
臺經濟部門數據顯示,兩岸貿易每增長1%,臺灣GDP能提升0.3%。
臺灣半導體也離不開大陸市場的支持,臺積電在大陸一年就能賺近60億人民幣,占它所有收入的15%。
臺灣機械制造業35%的訂單來自大陸,如果兩岸貿易受阻,相關企業可能要裁員。
臺灣農民種的水果蔬菜,每年賣給大陸能賺10億多美元,占他們農產品出口的四成。
光是香蕉,每賣出10根就有6根是大陸人買的。
臺灣老板在大陸開了2.3萬家公司,去年給臺灣總部賺了100億人民幣。
臺灣的布袋戲、皮影戲在大陸非遺展演中受關注,2023年兩岸合辦“傳統藝術巡演”,10個城市30萬人次觀看。
四、“一國兩制”還是“一國兩治”?
郭正亮提出的“一國兩治”,本質是文字游戲,統后不駐軍則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因為不駐軍等同于承認其“準國家實體”地位。
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中國必須統一,和統就是“一國兩制”,武統就變成我國的一個省,跟其他省份地位相同。
我們從老百姓的角度看,香港澳門是個好例子。
“一國兩制”下,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25年,2023年GDP比1997年增長1.5倍。澳門博彩業合法化,2023年GDP比1999年增長3倍。
兩岸關系說到底就是關乎“老百姓怎么過日子”的事,臺灣的農民、商人、工廠都需要大陸市場吃飯,我們這邊也很需要對方的技術和產品。
彼此說著同樣的方言,吃著相似的飯菜,拜著同樣的祖先。不管用什么說法,重要的是讓普通民眾都能賺錢養家,孩子能好好上學,老人能安心養老。
我們不喜歡喊口號,只重視讓普通人的生活越過越好。就像臺灣企業家張忠謀所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歷史事實,也是經濟現實?!痹谌蚧兓?,彼此攜手才是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