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首開至中老鐵路磨憨站的動車組列車,12小時28分鐘直達邊境口岸,覆蓋川滇多個熱門旅游地,重塑西南開放新圖景。
朝發蓉城、夜宿磨憨,打開文旅新格局。“朝發夕至”的動車,清晨從天府之國始發,掠過西昌的邛海、攀枝花的艷陽天,穿過四季如畫的春城昆明,駛入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最終抵達最美“國門”第一站磨憨。旅客們早上還在成都茶館里品著蓋碗茶,晚上就能在磨憨的夜市品嘗“老撾風味”。這條線路將西南熱門旅游地串珠成鏈,即可與麗江、香格里拉等滇西北旅游線路聯動,形成黃金旅游帶;又可通過磨憨口岸無縫銜接老撾,讓瑯勃拉邦的金頂佛寺、萬象的湄公河落日近在咫尺。從景點串聯到文旅融合,從“黃金旅游帶”到“瀾湄旅游圈”,列車飛馳間,一路風景皆成流動文化盛宴。
日行千里,聯結山海,擘畫開放新圖景。飛馳的列車,不僅打破了西南腹地與東南亞的地理阻隔,更在崇山峻嶺間開辟出一條對外開放的“黃金走廊”。商務人士可以朝發夕至洽談合作,游客能輕松開啟“一路向南”的跨國之旅,邊民探親訪友如同串門。中老兩國民眾的交往,從“遙望”變為“同行”,形成一個鮮活的“跨境生活圈”。同時,成都的智能產品、云南的山珍鮮貨沿著鐵軌奔向東南亞,東盟的榴蓮、咖啡等特色商品也循著這條通道走進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物流效率與經貿活力在鐵軌上共振,讓“西部陸海新通道”“活”起來、“熱”起來,編織出一幅開放合作的新圖景。
產業握手,要素流動,激活經濟新動能。車輪滾滾,載來的是真金白銀的發展紅利。鐵軌上,貨物高效流轉、物流成本持續降低,成渝的精密電子元件與東南亞飽滿的稻米“握手”,“握”出一條優勢互補的跨境產業鏈。當“中老經濟走廊”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深情“相擁”,人才、技術、資本等發展要素如活水般自由流動,澆灌出更繁茂的經濟生態。中老鐵路,一頭連著國內廣袤市場,一頭通往東盟廣闊天地,讓“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完美對接,一個更具活力的跨境經濟生態圈正在加速成型。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中老鐵路這條鋼鐵巨龍,正為西南大地擘畫出氣象萬千的開放新圖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這條充滿生機的國際通道,必將為區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讓開放合作的春風吹綠每一寸土地。(余林青)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