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城際又要降價了!
據(jù)12306平臺顯示,自2025年7月15日起,廣深城際開始執(zhí)行最高9.1折票價。
調整后,廣深間全程二等座票價從79.5元降至72元,一等座從99.5元降至90元。
其中,新塘到廣州東的不少班次單次通勤票價從31元降至28元起,新塘到深圳也由68元降到64元。
01
這樣的降價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社交媒體上,卻引發(fā)了不同的聲音。
一條高贊評論稱:“地鐵20元日票可以坐一天,城際28元單程,不是個笑話嗎?”道出了許多通勤者的真實感受。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廣深城際就推出了多種折扣票制,不少車次在早晚時段都有票價打折,高頻使用者可享受最低6.2折的優(yōu)惠。
例如,新塘至廣州東站早上有兩班車次打折,折后價為22元,晚上有一趟折后價為25元。
但此次調價,二等座僅降7.5元,新塘至廣州東段從31元微降至28元,被網(wǎng)友調侃為“蚊子腿也是肉”式降價。
在定期票最低6.2折的背景下,單次票價的小幅下調確實顯得有些乏力。
02
那么,為什么即便廣深城際降價了,大家的反應還是如此激烈呢?
首先,單次票價高仍是首要痛點;
以新塘到廣州東這一段為例,降價后單程28元,而地鐵全程最貴才8元,價格相差3倍多。
更讓人覺得不劃算的是,地鐵日票20元就可以隨便坐,而城際往返一趟就得56元,性價比明顯不足。
對于每天往返的通勤族來說,這樣的花費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班次靈活性不夠;
雖然廣深城際每日開行列車已達223趟,但對比地鐵幾分鐘一班的頻率,城際列車掐點趕車的模式還是不夠方便。
△圖源:廣州鐵路
很多通勤族都有這樣的體驗,為了趕上一趟城際列車,往往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時間,生怕錯過。
而且,雖然鐵路部門宣傳“隨到隨走”,但在實際操作中,熱門時段仍需提前預約席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行的便利性。
其三,城際鐵路定位尷尬;
在速度和價格上,廣深城際陷入了兩頭不靠的窘境。
與地鐵相比,它的速度確實快一些,但價格卻貴得多;與高鐵相比,價格雖然便宜,但速度又慢不少。
高鐵從廣州到深圳最快只需約30分鐘,而廣深城際卻需要較長時間,這讓不少追求效率的乘客更傾向于選擇高鐵,而注重價格的乘客則覺得它不如地鐵實惠。
△圖源:中國鐵路
也正因如此,有網(wǎng)友表示“真正期待的是新白廣城際全面開通”這一說法引起了大量共鳴,反映出大家對真正公交化運營城際鐵路的渴望。
所以大家吐槽的并不是降價本身,而是這價格邏輯與他們的實際需求對不上號。
他們希望的是能有更實惠、更便捷的出行方式,而不僅僅是小小的降價。
03
當然,鐵路部門也有自己的難處。
如今,網(wǎng)約車、如約巴士等都在搶占客流,甚至有大巴推出19.9元的廣深單程票,還有黑車敢賣9.9元的票。
△截自:網(wǎng)絡
雖然這些低價票在安全方面存在隱患,但確實分流了不少乘客。
鐵路部門此次降價,也是在積極應對市場競爭,試圖通過價格調整吸引更多客流。
但是自主定價權很難平衡,以前票價漲得多降得少,現(xiàn)在降了一點,大家又覺得降得不夠。
鐵路需要平衡上座率和運營成本,總不能賠本賺吆喝。
像3月份推出的梯度定期票就比較實在,通過計次票方式,實施最低8.5折、最高6.2折的多折扣優(yōu)惠,切實惠及了跨城旅客出行,降低了通勤成本。
不過,在通勤效率方面,廣深城際還有待提升。
目前,廣深城際平均15分鐘一趟的頻率,要是能像地鐵那樣幾分鐘一趟,等車時間少了,通勤體驗肯定能好不少。
另外,在廣州東、新塘這些大站,實現(xiàn)“地鐵-城際”無縫換乘也至關重要。
如果不用單獨買票,刷羊城通就能進出站,省去安檢和購票的時間,打工人趕早高峰也能輕松一些。
△圖源:廣州鐵路
而且,加速軌道交通網(wǎng)絡融合勢在必行,像網(wǎng)友寄予厚望的新白廣城際,串聯(lián)廣州北站、白云機場、新塘等重要節(jié)點,能為東部通勤族提供更靈活的出行選擇,有效分流現(xiàn)有線路的壓力。
此次降價雖只是一小步,但也讓我們看到了改善跨城、跨區(qū)通勤的希望。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惠民舉措落地,真正為通勤族減輕負擔,讓廣深城際成為便捷、實惠的跨城出行首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