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河馨海的劇本《三道菜》,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和鮮活的人物塑造,為我們呈現了蘇家在時代浪潮與生活瑣碎中的跌宕起伏,讓我在讀后思緒萬千,感慨生活的復雜與人性的堅韌。
這部劇作的巧妙之處在于以“三道菜”為線索,串聯起蘇家的故事,每道菜都象征著不同階段的生活境遇。
第一幕的“醉蟹”,是蘇清和留學歸來時家庭團聚的溫馨與觀念沖突的交織。清和懷揣著傳播西洋文化的理想,卻遭遇家人的質疑與阻攔,這不僅展現了新舊思想的碰撞,更讓我看到家庭中愛的羈絆與觀念差異帶來的矛盾。蘇滬生的封建保守、文蘭平的隨聲附和,在這一刻暴露無遺,而清和的無奈與堅持,也讓人心生共鳴。這正如醉蟹的味道,既有團聚的醇厚溫馨,又有觀念沖突帶來的辛辣刺激,提醒著我們在家庭中理解與包容的重要性。
第二幕的“上湯獅子頭”,則將蘇家在生意和生活中的困境與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大旱之下,蘇家倒賣米的生意陷入危機,內部矛盾也不斷激化。蘇滬生和蘇文翀在生意經營上的分歧,清和在圖書館與小李的交流,都反映出生活的無奈與人性的復雜。文蘭平試圖用一道上湯獅子頭來緩解家人的焦慮,卻難以掩蓋生活的重重危機。這一幕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以及在困境中家人之間更需要相互理解、攜手共進的道理。
第三幕的“小蔥拌豆腐”,蘇家的生活已陷入極度困境,旱災的持續讓米倉見底,與唐軍官交易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蘇清和四處借米無果,蘇滬生焦急等待唐軍官的支援,一家人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然而,在這看似絕境之時,王老板的出現帶來了轉機,蘇家決定前往上海重新開始。這道菜象征著生活的清苦與希望并存,即便身處困境,也總有一絲曙光在前方。
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躍然紙上。蘇滬生作為蘇家的頂梁柱,思想封建卻又努力維持家庭生計,在生意場上的算計與無奈,盡顯人性的復雜;文蘭平善良卻缺少主見,一心操持家務,是傳統女性的典型代表;蘇文翀粗中有細,對生意盡心盡責,但也有著傳統觀念的局限;蘇清和勇敢追求理想,雖有時略顯急躁,卻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他們的性格特點在家庭瑣事和矛盾沖突中不斷碰撞,推動著劇情發展,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與真實。
《三道菜》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家庭的悲歡離合、時代的風云變幻巧妙融合。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和華麗的舞臺特效,卻憑借真實的情感和細膩的描繪,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蘇家的故事,反思著在家庭關系中如何更好地溝通與理解,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如何堅守自我,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希望與堅韌。這部劇作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生活的真實模樣,讓我在品味“三道菜”的過程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力量。
(注:《三道菜》曾于2019年5月13日由南山劇社在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小劇場演出過,覃河馨海自己導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