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坑爹的,沒見過這樣坑兒子的!”
父子一場,最后竟在法庭上兵戎相見。
一張18歲大學生簽過字的白紙,轉眼卻成了一張十萬元的催命符,只因被自己親爹做了“局”!
福建邵武十八歲的小天剛剛成年,腳尖才夠到社會的門檻,父親王強的一通電話語氣里滿是規劃未來的熱忱,說要給他置辦房產讓他過來簽個字。
父親的話對于一個剛成年的孩子來說就是圣旨,小天毫無戒備興沖沖地趕到父親說的地方,可眼前沒有售樓處,更沒有熱氣騰騰的購房合同,只有一張什么都沒寫的白紙。
筆尖輕落,名字與一串數字留于紙上,王強旋即收起紙張,未給小天留下副本,買房之事自此再無下文。
筆尖落下,名字和一串數字留在了紙上,王強迅速收起那張紙,沒給小天留下任何副本,買房的事也再沒了下文。
事后小天越想越不對勁,把這事告訴了遠方的母親鐘女士,鐘女士立刻嗅到了不安的味道,她馬上打電話給王強,質問那張白紙的用途。
電話那頭王強先是含糊其辭,只說是為了給兒子買房,鐘女士單刀直入:“你是不是拿去貸款或者給誰做擔保了?”
“絕對沒有!”王強斬釘截鐵的否認,像一針鎮定劑,暫時穩住了母子倆懸著的心,他們哪里想得到,這短暫的安心,不過是謊言精心構筑的海市蜃樓。
日子一天天過去,買房的承諾像投入深海的石子,杳無音信,八個月后一封來自法院的掛號信,像一顆炸雷,在小天平靜的大學生活里轟然炸響。
信封里躺著的,除了冰冷的傳票還有一份更冰冷刺骨的借條復印件,白紙黑字寫著一張十萬塊的借條,而借款人一欄是自己的親爹!
而在擔保人那欄,小天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筆記和個人信息,事情發展到這里已經真相大白了,簽字根本不是為了買房子,只是單純的被自己老爹給坑了。
本以為是通往新家的鑰匙,此刻卻成了一副鎖住他未來的枷鎖,十萬塊的巨債,從天而降,18歲大學生秒變老賴。
開庭那天法院的被告席上,坐著一臉茫然的小天和憂心忡忡的母親,而那個本該坐在他身邊的父親,那個親手設下陷阱的王強,無故缺席。
原告在庭上陳述,說自己是王強的朋友,因王強周轉不開,才好心借出十萬,為了證明,他提交了有王強簽名的借條和銀行轉賬記錄,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天經地義。
輪到小天時,他幾乎是站著吼出了自己的委屈,他根本不認識這位原告,更不知道父親什么時候借了這樣一筆錢,為這筆從沒聽說過的債務作擔保?簡直是天方夜譚。
證據勝于雄辯,小天向法庭遞交了他與母親的微信聊天記錄,以及母親和父親那段至關重要的通話錄音。
這些碎片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事實,從始至終小天都以為自己在為“買房”簽字,他的真實意愿里,從未有過“擔保”這兩個字。
法律不認簽過字的紙,只認簽了字的人心,法庭之上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原告手里的白紙黑字,另一端是小天拿出的錄音和聊天記錄,法律的眼睛究竟會看向何方?
王強欠錢是事實,有借條有轉賬的證據在,這筆賬他賴不掉,原告和王強之間的借貸關系合法有效,但焦點在于,小天需要為此負責嗎?
原告自始至終,可曾與小天有過任何一次直接溝通?哪怕是一個電話,一條短信?沒有,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怎么可能憑空建立起一份沉甸甸的擔保合同。
更何況小天提供的證據鏈,清晰地還原了簽字的真實場景——那是一場以“買房”為名的騙局,而非一次心甘情愿的擔保。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小天的簽名,是被他父親從一張白紙上“偷”走,再貼到這份借條上的,簽名是真的,但簽署時的意愿是假的。
最終,法院的判決書下來了,原告要求小天承擔擔保責任的請求,被依法駁回,判決王強在十日內歸還本金十萬及相應利息。
官司贏了小天卸下了本不該屬于他的重擔,可是自己親爹挖的大坑卻永遠地壓在了他心里。
一個剛踏入大學校門的青年,人生的第一堂社會課,竟是在法庭上由自己的父親講授的,這堂課的內容,是背叛與算計,這道傷疤恐怕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愈合。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