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日報記者 張歡 通訊員 張超
為進一步激發就業市場活力,拓展新的就業空間,破解靈活就業群體“找活難”與企業“用工荒”雙向難題,今年以來,廊坊市以零工經濟規范化發展為突破口,通過搭建就業平臺、強化技能培訓、做好就業服務保障等舉措,構建起覆蓋城鄉、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家門口”就業服務圈,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精準化、便利化的公共就業服務。
數字賦能,打造智慧零工服務生態
廊坊市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廊坊零工之家”智慧服務平臺,涵蓋微信小程序、智能終端機和網站三大載體。該平臺主要由“找工作”“發崗位”“學技能”“政策資訊”4個功能模塊組成。求職者可通過“找工作”模塊實現崗位智能篩選、簡歷一鍵生成、在線面試等,尋找合適崗位;用人企業可通過“發崗位”模塊發布工作內容、技能需求、工作地點、薪資待遇等崗位信息,為求職者快速匹配心儀崗位;第三方培訓機構可經人社部門授權后,通過“學技能”模塊發布電工、烹飪、電商直播、視頻剪輯等技能課程,供求職者咨詢學習;人社部門通過“政策資訊”模塊實時發布各類資訊,為求職者提供就業參考與政策指南。目前,該平臺已入駐企業740家,注冊靈活就業人員1708人,日均活躍用戶1200余人次。
推出“直播帶崗企業行”等新型招聘方式,通過“廊坊就業”抖音政務號開展沉浸式招聘,將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成果等通過直播呈現給求職者,大大提升招聘效率。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7場“直播帶崗企業行”活動,提供1150個就業崗位,達成就業意向500余人。
建立零工就業數據庫,通過數據動態更新管理,精準分析全市勞動力技能分布、崗位偏好及匹配狀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進一步實現“人崗匹配”提速。今年以來,全市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95場次,提供就業崗位6.9萬余個,達成就業意向近2.6萬人。
服務升級,完善精準就業幫扶體系
連續出臺《就業促進工程工作方案》《關于推進全市公共就業服務“三精化”建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備、幫扶精準、基礎鞏固、數字賦能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有效夯實零工服務制度基礎,提高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專業化水平。
實行“免費培訓+推薦就業”模式,與人社部門認定的專業培訓機構合作,開設家政、電焊、月嫂等多種定制化培訓,補齊零工群體技能短板。同時,提供見習崗位和創業就業指導服務,進一步幫助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實現靈活就業。今年以來,全市零工市場提供25626個就業崗位,達成就業意向6135人。
創新建立“檢察+人社+工會”勞動者權益保障協作機制,由檢察機關提供司法保障支持,人社部門強化勞動監察效能,工會發揮維權服務職能,形成“線索互享、案件聯辦、預警共商”的閉環工作機制,切實保障零工就業群體勞動權益。
全域協同,構建就業服務融合發展格局
建立“1+11+N”零工市場服務體系,即以市級零工之家為核心、11個縣級服務中心為樞紐、各個鄉鎮(街道)服務站為支點,探索形成了固安縣“退路進站”工程、廣陽區“數字零工”平臺、永清縣“一小時就業圈”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零工就業品牌,持續為零工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創建“大城絕熱節能達人”“文安金屬線纜工藝師”等省級勞務品牌,有效提升零工就業組織化、專業化和市場競爭力。僅在文安縣金屬線纜產業集群,零工之家平臺就與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用工對接機制,累計帶動5萬余人就業,有力支撐了產業集群的產能釋放和穩定運行,實現了“產業得人才、工人得實惠、品牌得壯大”的多贏局面。
圍繞就業服務協同,積極開展京津冀聯合招聘、“通武廊”人才一體化系列招聘,廊坊市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協同發展、家庭服務人力資源對接交流會等活動,推動京津冀人力資源數據等信息協同共享。截至目前,廊坊市已聯合北京通州區、天津武清區開展大型招聘活動18場,提供就業崗位1915個,發布京津崗位需求信息22期,征集崗位12萬余個,向京津輸出勞動力6218人。
來源:廊坊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