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紅教授:一個廚房里的邊角料,卻是糖尿病人的寶貝,用它煮水喝
楊小紅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擅長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甲亢,骨質疏松癥,腎病綜合癥,慢性腎衰竭等疾病。定期在廣州宏韻中醫互聯網醫院坐診。
煮玉米時隨手扔掉的玉米須,在中醫眼里卻是個寶。這看似不起眼的“邊角料”,其實是調理三高的天然良方,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飲用。今天就教大家用它煮水喝出健康。
早在《滇南本草》中就有記載:“龍須,性甘平,入肝、腎、膀胱經,能利尿消腫、平肝利膽。” 現代中醫臨床也常用它調理糖尿病及并發癥,這和它的三大功效密不可分:
一、利水消腫,輔助控糖
中醫認為,糖尿病常伴隨“濕濁內停”,玉米須能促進尿液排出,幫助身體代謝多余糖分和水分,能緩解因高血糖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
二、平肝降壓,保護血管
糖尿病患者常見“糖腎合并高血壓”,玉米須既能利水消腫減輕腎臟負擔,又能平肝潛陽,改善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升高。
三、降脂化濁,疏通脈絡
糖尿病患者常因“痰濕瘀阻”導致血脂偏高,而玉米須能化解體內多余的油脂,防止血脂沉積在血管壁上,保護血管健康。
現代研究也證實,玉米須中含有的多糖、皂苷、黃酮等成分,能調節胰島素敏感性、抑制糖分吸收,還能輕度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
玉米須煮水看似簡單,其實有不少門道,今天針對不同癥狀,分享4種煮水方法,糖友可按需選擇。
一、基礎款:適合日常保健
做法:取干玉米須15-20克(新鮮玉米須30-40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15分鐘,放溫后過濾飲用,可反復煮2-3次。
功效:利水控糖,適合血糖輕度偏高、常有口干口渴的人,每天1杯,代替白開水喝。
二、降壓款:適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壓
做法:取玉米須15克、杭白菊5克,同煮10分鐘,放溫后飲用。
功效:菊花能平肝明目、清熱降壓,和玉米須搭配,強化平肝利水的作用,對頭暈頭脹、血壓波動的糖友更友好。
三、降脂款:適合糖尿病合并高血脂
做法:取玉米須15克、干山楂10克,同煮20分鐘,可加少許代糖調味(如甜葉菊)。
功效:山楂能消食化積、活血化瘀,幫助化解血管內的“痰濕瘀濁”,和玉米須一起,既能降脂,又能改善因血脂高導致的乏力、胸悶。
四、健脾款:適合脾胃虛弱的糖友
做法:取玉米須15克、山藥片20克,同煮30分鐘,吃山藥喝水。
功效:山藥健脾養胃,能彌補玉米須利水可能帶來的輕微耗氣,適合容易腹脹、大便不成形的糖友,兼顧控糖與健脾。
最后,三個喝玉米須水的注意事項:
1.適量飲用,避免過量:每天玉米須用量不超過 30 克,過量可能導致尿量增多,反而損傷津液,出現口干、乏力。
2.特殊人群慎用:低血糖、低血壓患者、尿頻、腎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婦慎用。
3.不能替代藥物:玉米須是輔助調理的食療方,不能代替降糖藥、降壓藥,血糖、血壓波動大時,需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