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使用新辦手機號注冊應用,不料卻被提示“已占用”,仔細核查發現,自己遇上了電信運營商的“二次放號”。
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截至5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8.07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699萬戶。這樣龐大的用戶基數及快速增長給碼號資源帶來巨大壓力,為此,電信運營商往往會將注銷90日后的號碼重新啟用投入市場,也就是所謂的“二次放號”。
盡管這些號碼在語音等通信功能方面與其他號碼沒有區別,但是,隨著“手機號注冊”成為各大互聯網平臺的主流注冊方式,二次號碼不可避免地給新用戶造成困擾:若此前用戶綁定的互聯網賬號未解綁,新號持有人往往無法再次注冊。近來,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就接到不少市民投訴,稱其購買的新手機號無法注冊應用,他們認為,“手機號碼應有功能嚴重受限”。
多方求助,無奈選擇銷號
2月底,市民朱先生前往家附近的移動營業廳辦了張副卡,方便和家里老人聯絡。在協助老人注冊微信時發現,這個號碼是運營商重新啟用的“二次號碼”,此前的用戶已用該手機號注冊過微信了,無法再次注冊。
此后,他多次向運營商求助,營業廳工作人員的回復卻讓他有些始料不及。他出示的溝通記錄中,記者看到,營業廳表示新買號碼無法注冊第三方平臺賬號的情形,營業廳無法處理,建議用戶換號解決,但重新辦理新號也無法確保是否還有同樣問題。這讓朱先生有些氣憤,辦理手機號怎么成了“開盲盒”?拉扯了一個月,問題仍舊沒解決,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銷戶重辦。
記者多方了解到,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關鍵在于運營商和互聯網平臺之間的信息對接存在壁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于隱私、安全等因素,運營商并不掌握用戶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的注冊信息,更無法確保用戶注銷手機號時是否已經解綁,二者是相對獨立的狀態,信息并不互通,“運營商只能盡可能提醒舊用戶注銷時解綁相關應用。”
為了消除運營商和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孤島”,5月初,在國家工信部指導下,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依托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推出“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可提供號碼重新投放市場前“批量煥新”和用戶開通號碼“主動煥新”兩方面服務,涵蓋超200款主流互聯網應用。盡管朱先生未能享受到服務,但這一舉措讓他十分欣喜,也讓不少市民看到了跨行業協作的可能。
二次號碼煥新服務。
不過,歷經近2個月的實踐,有用戶向“民聲直通車”反饋,“二次號碼煥新”服務還存在不少堵點。
啟用“二次煥新”緣何失敗?
6月下旬,顧先生帶著剛剛高考結束的孩子,在移動代理商處新辦了一個手機號。“以前給他用家長的號碼,考慮到他接下來辦理銀行卡等服務,都需要用實名手機號,還是需要新辦一個(手機號)。”
據顧先生介紹,孩子已有微信賬號,僅需在平臺上換綁手機號即可。然而,在實際操作時,微信界面提醒,該手機號已注冊過賬戶,無法換綁。他趕忙撥打10086,詢問解決方法,接線客服向他推薦了“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在客服的指引下,他下載了“中國移動App”,并在服務界面輸入手機號,可“煥新”結果卻令人失望,彈窗顯示其“非移動用戶”,壓根沒法操作。
“太奇怪了。”顧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此后他多次撥打10086及向代理商咨詢,都沒能得到解答,就連線下營業廳的業務人員也找不到原因,還轉而建議他“再辦一張新的電話卡”。“辦新卡也就算了,可氣的是,第一張電話卡辦理了套餐,要注銷還要支付違約金,哪有這個道理?”一連折騰了好幾天,直到撥打投訴電話后,顧先生的“銷卡”訴求才得以圓滿解決。他有些不解,“二次號碼煥新”已推出一個多月,為何溝通如此不暢?
這樣的經歷并非個例。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帖吐槽在使用該服務時遇到阻礙。有網友稱,其在電信營業廳新辦號碼注冊微信時,發現是個回流號,該手機號注冊的原賬號已經被封,申訴也無法解封;有網友稱,前機主還有不少平臺都綁著他的號碼,得知“二次號碼煥新”服務推出后,第一時間嘗試,結果卻屢屢失敗。
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吐槽該服務還存在一定的堵點。
“煥新”服務仍有局限性
記者留意到,在“二次號碼煥新”界面,有一行小字提醒“最終處理方式以應用方處理結果為準”。在官方發布的“二次號碼煥新”指南里,也公布了失敗的幾種可能性,其中就提到,解綁需互聯網應用商配合,處理進度不可控,失敗案例難以追蹤處理。業內人士稱,目前的“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大都是單向的溝通。據悉,運營商收到用戶申請后,會將相關信息統一提交至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經由平臺方向常用互聯網應用商提請解綁操作,但這些申請能否被處理、處理是否成功等問題,運營商無法收到反饋。
二次煥新服務界面的說明。
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的相關指南,也給出煥新失敗的幾種可能性。
無法收到反饋,就導致用戶依然在承擔“盲開手機號”的后果。可見,壁壘的打通只是第一步,要真正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還應保障溝通渠道足夠順暢。
當然,從客觀實際來講,互聯網企業對用戶解綁、注銷的要求不完全統一,往往面臨更復雜的語境,不可足一而論。以“微信”為例,平臺規則提示,若賬號處于被封禁或凍結狀態下,無法發起注銷申請。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用戶通過運營商發起了“二次號碼煥新”服務,能不能成功解綁還要打個問號。其實,在很多網帖留言中,不少網友也對這種情況予以理解。但是,大家也呼吁,“無法解綁”的現實情況需要在跨行業的服務平臺上予以體現。
微信平臺對于賬號注銷的部分規定。
當下,手機號碼除了原有的功能外,更多提供的是互聯網平臺“注冊賬戶”等服務,這就意味著,用戶購買手機號碼時,默認可以享受手機號的全部功能。如果現有條件無法確保此前的注冊信息能被清理干凈,是否可以基于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在選號階段彈窗明確告知“二次號碼”的解綁狀態,“讓大家自己選擇能否接受,而不是開通以后開盲盒”,朱先生說。
市民呼吁擴大“煥新”服務面
“二次號碼煥新”背后,是政府部門和相關方的努力探索,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不少市民也建議,可以吸收更多互聯網應用加入,擴大“煥新”的服務面。
盧先生(化名)日前在使用“二次號碼”注冊“云閃付”時碰了壁,查詢時發現,該應用并不在“二次號碼煥新”服務范圍,后續解綁可謂困難重重。“我先是撥打了云閃付的客服電話,客服回復說需要去App操作,等到我去App解綁時,又提醒我運營商驗證服務異常,請聯系人工處理。”由于急著使用“補貼”,最終他采用了朋友提供的“野方法”:先用該手機號登錄云閃付平臺,再解綁。“幸好前機主沒有綁定銀行卡賬號,我才能用這種方法登錄后再解綁,但畢竟存在個人隱私泄漏的風險。”盧先生說,他希望,類似這樣的應用也可以為“二次號碼”提供換綁渠道。
盧先生解綁時,手機界面又提醒,需要聯系人工操作。
對此,中國信通院標準所業務與網絡研究部副主任孟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互聯網上各類App層出不窮,“一鍵解綁”服務無法覆蓋所有App,導致“二次號碼”銷售前解綁并不完全、徹底。未來,還將繼續推動金融、交通、教育、市政、醫療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應用接入“二次號碼煥新”,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煥新服務。我們也期待,這些循環號碼可以真正實現“新生”,讓新用戶零負擔啟用。
原標題:《流入市場的“二次號碼”注冊不了微信,功能嚴重受限!賬號解綁為何困難重重?》
欄目主編:毛錦偉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栗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