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爆發的印巴空戰中,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武器的強大,于是各國都在想法設法的從中國購買,或者了解中國武器。
但有這樣一個國家,明明早早就能獲得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卻又親手葬送了這種優勢。
前腳剛剛買完中國12輛坦克,后腳閱兵結束就退貨,過了幾年又瞄向了中國的無人機,這時中方僅用4個字的回復,就讓對方的小算計全盤落空。
那么,到底是哪個國家這么“精明”?中方又回了哪4個字?
2009年,秘魯迎來獨立190周年,計劃以盛大閱兵式彰顯國力,陸軍裝備更新成了當務之急。
全球軍工巨頭聞訊而動,美國M1系列、德國“豹”式坦克、俄羅斯T-90等明星裝備齊聚競標,競爭進入白熱化。
中國軍工也不甘示弱,首次在南美市場亮出MBT-2000主戰坦克,這款裝備瞬間成為焦點。
125毫米高膛壓滑膛炮可擊穿均質鋼裝甲600毫米以上,模塊化復合裝甲能抵御多數反坦克武器正面攻擊,行進中對2500米移動目標命中率超85%,性能參數直指歐美頂級坦克。
更具競爭力的是價格,整車造價僅300多萬美元,不到歐美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性價比優勢讓秘魯軍方眼前一亮。
經過多輪測試評估,秘魯明確表態有意采購12輛,后續視使用情況可能追加至120輛,這意味著中國坦克有望批量打入南美市場。
但是秘魯畢竟是一個貧困國家,所以提出了“先用后付”模式,中國基于打開市場的誠意和對裝備性能的信心,同意先交付5輛樣車供其試用。
秘魯軍方試用后反饋極佳,MBT-2000的機動性、防護能力均超出預期,于是迫不及待將其安排在當年國慶閱兵式上,與其他新型裝備一同駛過觀禮臺,接受世界矚目。
當時國際媒體對這款中國坦克評價頗高,認為其“改寫了發展中國家主戰坦克的性能標準”。
就在外界以為這筆交易將為中秘軍事合作奠定基礎時,秘魯的付款流程卻突然出現變數。
秘魯軍方公開聲稱,當初在訂購的時候,要求讓中國在坦克上使用烏克蘭的發動機,但是那五架坦克未使用合同約定的烏克蘭發動機,存在“質量問題”,要求重新評估交易。
這一說法顯然站不住腳,中國在研發MBT-2000期間,因烏克蘭突然提出發動機出口限制,早已啟動自主研發計劃,最終搭載的國產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比原烏克蘭型號還高出8%,且油耗降低12%。
更關鍵的是,秘魯在接收樣車前已簽署補充協議,明確知悉并同意發動機更換方案,當時并未提出任何異議。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無理要求,中國迅速組建由12名軍工專家和技術骨干組成的團隊,48小時內趕赴秘魯。
抵達利馬后,團隊立刻進駐秘魯陸軍裝甲兵基地,對5輛樣車展開全面檢測:連續72小時的極限越野測試中,發動機未出現任何故障。
主炮在2500米距離對移動靶的命中率穩定在87%,遠超合同約定的80%標準;模塊化裝甲抵御105毫米穿甲彈的實測結果,甚至優于設計指標。
詳細的檢測報告清晰顯示,MBT-2000各項性能均達標,所謂“質量問題”純屬無稽之談。
但秘魯軍方無視檢測數據,態度強硬地堅持退貨,甚至暗示若中國不接受,將在國際場合“曝光坦克缺陷”。
為避免陷入無休止的輿論糾纏,同時保留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中國最終同意退貨。
僅將5輛坦克從秘魯運回國內,就產生了高達4200萬美元的運輸成本,包括特種運輸船租賃、陸路轉運、海關清關等費用,全部由中方承擔。
這還不算研發投入的分攤損失,整個過程中國直接經濟損失超8000萬美元。
秘魯的出爾反爾很快引發連鎖反應。
南美其他國家軍購部門私下表示,“連閱兵展示過的裝備都能隨便退貨”,暴露了秘魯缺乏商業誠信,這也讓中國軍工企業對南美市場的風險評估等級大幅提升。
中秘雙方的軍事技術合作隨即陷入停滯,原本計劃的雷達、通信設備等后續合作項目全部擱置。
誰也沒想到,這場因坦克引發的風波,會在十余年后因無人機再次將兩國拉回談判桌前。
2012年,秘魯首次引入中國民用無人機開展3D測繪,其穩定的性能和精準的數據采集能力給軍方留下深刻印象。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秘魯對無人機的需求急劇攀升,從疫情封控區監控到偏遠地區救災物資投送,再到邊境反恐巡邏,都急需高性能無人機支撐。
此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領跑者,彩虹-4、翼龍-2等型號憑借長航時、高載荷和精準打擊能力,占據全球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市場60%以上份額。
秘魯政府通過外交渠道表達采購意向,希望引進一批具備偵察和輕載荷能力的無人機系統。
但這次中國的態度與2009年截然不同,明確提出兩項核心條件:所有訂單采用“全款預付”模式,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分期付款或試用條款。
交易僅涉及整機銷售,不包含技術轉讓或生產線合作,這意味著秘魯必須先支付全額貨款,中國才會安排生產和交付,且無權要求中方共享核心技術。
這種強硬姿態背后,是中國在國際軍貿市場地位的根本性轉變。
經過十余年發展,中國軍工已形成從傳統裝備到高科技產品的完整體系,無人機、防空系統等產品憑借性價比優勢,在中東、非洲市場建立起穩固口碑,不再需要通過妥協換取訂單。
更重要的是,秘魯當年的失信行為成為重要警示,中國軍工企業建立起嚴格的客戶信用評級體系,對存在違約記錄的國家實施更嚴苛的交易規則。
面對中國的條件,秘魯陷入兩難。
國內反恐和救災的迫切需求讓其難以轉向其他國家,美國無人機價格是中國同類產品的3倍,且附加政治條款;土耳其產品雖便宜但續航能力不足。
秘魯試圖通過南美國家聯盟斡旋,希望中國放寬付款條件,卻得到明確回復:規則面前無例外。
環球時報——2010-07-19《秘魯媒體稱凍結購中國MBT-2000坦克與美有關》
新華網——2015-08-11《拉美市場期待中國無人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