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節氣做好6件事
雖然聽起來感覺天氣炎熱,但也是人體自然調節、增強代謝能力的時節。進入小暑后,暑熱的天氣特點更加突出,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小暑節氣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
養陽氣
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
對策: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在使用空調避暑降溫時,溫度不要設定過低,一般不應低于27 ℃,不要長時間開著空調,室內要經常通風。夏季要在一個涼爽、干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注意防止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助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中醫稱之為“陰陽失衡”,這種情況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血壓升高等。
對策: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樣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除濕熱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于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里特別提醒老年朋友,小暑時節外出散步時,千萬別長坐木頭椅子。木頭,尤其是久置室外的木料,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面坐久了,會把濕氣傳到我們體內,可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
對策:飲食要清淡,便于消化。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濕度,多開窗通風。
少重口
有些人受炎熱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適當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
對策:夏季適合吃冬瓜、白蘿卜、番茄等化濕通淤、有助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宜多吃淡水魚,少吃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
穩住情緒
天氣炎熱,情緒容易波動,導致血壓上升,心腦血管疾病容易發作。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也與情緒有很大關聯。
對策: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運動別激烈
一般來說,炎熱的夏季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泄太過。但“少動”不等于“不動”,夏天還是需要維持適量的運動,注意不要在陽光下運動。同時,由于夏天運動出汗量更大,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黏度升高。
對策:建議飯后一小時運動,且運動不宜太激烈,不要流過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就很適合夏季進行。同時要多飲水,及時補充水分,減輕心臟負擔。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只要我們順應四季變化的規律,不但能過得舒舒服服,還可以延年益壽,關鍵就是順天意,趨利避害,順時安心,借天升陽。
本文綜合自:
①央視新聞2024.07.06《“冬病夏治”好時節 “小暑”養生要注意哪些?》
②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2023.07.08《小暑遇到持續高溫!做好6件事,高溫暑天保平安!》
②光明網2023.07.07《小暑——盛夏伊始,萬物蔥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