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穩居榜首,特斯拉跌至第三!2025 年 1-5 月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 34%。2025 年 1-5 月,全球電動汽車(含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因新車供應增加及中國市場持續增長,同比上升 33.6%。比亞迪以接近 200 萬輛的銷量穩居榜首,而特斯拉被中國吉利汽車集團超越,跌至第三,引發關注。
海外媒體近日發布了《2025 年 1-5 月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現狀》報告顯示,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約達 773 萬輛,同比增長 33.6%。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34.5%,達 502 萬輛,占全球新車市場的 13.7%。
除日本外,全球多數地區銷量均呈增長態勢,尤其歐洲和中國的高增長帶動了全球銷量。韓國和歐洲憑借擴大經濟型電動汽車新車型,中國依托內需激活政策及價格競爭加劇,共同推動了銷量增長。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銷量也同比增長 31.9%,達 272 萬輛,在全球新車市場的占比擴大至 7.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增長得益于其相對純電動汽車更低的價格、更穩定的續航里程,以及中國企業新車型的增加和歐盟為規避中國產電動汽車高關稅而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出口等因素。
全球電動動力汽車市場的增長受最大市場中國和歐洲的影響較大,這主要得益于各國政府的支持及制造商擴大激勵措施。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 41.1%,達 522 萬輛,占全球市場的 40.1%。
分析認為,中國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老舊車輛置換支持等激勵政策,比亞迪、蔚來、小鵬等本土品牌擴大生產,以及價格競爭加劇帶來的電動汽車價格下降。
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銷量約 143 萬輛,同比增長 24.2%。盡管各國銷量因激勵政策不同而存在差異,但為滿足 2025 年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經濟型純電動汽車新車型不斷增加,多數國家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約 60 萬輛,同比增長 5.7%,占全球市場的 8.2%。分析稱,這得益于制造商擴大新車型推出,以及消費者因擔心《通脹削減法案》(IRA)稅收優惠到期和汽車進口關稅上調可能導致車輛價格上漲而提前購車。
相反,日本電動汽車市場銷量約 4 萬輛,同比下降 10.3%,連續兩年下滑。盡管日本提高了電動汽車補貼,但補貼制度改革復雜、日產小型電動汽車銷量下降、日本品牌新車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以及混合動力車需求強勁等多重因素,共同導致了銷量下滑。
從企業銷量來看,在中國政府持續實施內需激活和出口支持政策的推動下,比亞迪等中國企業擴大出貨量,增長勢頭顯著。比亞迪憑借中國內需激活政策、擴大生產、激進降價以及拓展歐洲和新興市場,銷量同比增長 44.8%,達 196 萬輛,穩居全球第一。
旗下擁有沃爾沃、極星、極氪等品牌的吉利(Geely)集團,得益于全產品線的穩健表現,銷量同比增長 81.8%,超越特斯拉升至全球第二。
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除特斯拉和 Stellantis 外,非中國籍傳統企業的銷量也有所增長。特斯拉因中國市場競爭加劇、新款 Model Y(參數丨圖片) 上市延遲以及埃隆?馬斯克的政治言行引發反感等原因,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銷量同時下滑,同比下降 19.0%,以 63.1 萬輛的銷量跌至第三。
Stellantis 因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核心零部件供應不暢及北美地區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下降,銷量同比下降 10.3%。大眾(VW)通過擴大針對歐洲市場的新車型以及德國恢復激勵政策實現增長;通用汽車(GM)則憑借合資企業的新款純電動汽車以及在美國市場采用 Ultium 平臺的新車型擴大銷售,取得了良好業績。
現代起亞通過在美國本土生產以及擴大 EV3、EV4、Ioniq 9、Casper Electric 等新車型的推出,銷量同比增長 17.0%,達 22.5 萬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