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連退三步,170多國看在眼里,但對美國說“不”的只有一個。7月4日,美國對華連退三步,諸多出口領域、限制條款等問題都被解決,中方商務部當天對美做出回應,稱已經依法對管制物項進行出口批準,并稱贊美國選擇緩和局勢的努力。不得不說,稀土管制策略已經初見成效,美國內部企業庫存見底無法支撐,否則不會這么大規模的選擇讓步,真正開始落實中美倫敦會談的細節,目前已經有很多項目收到消息。
中美貿易局勢一下子有了轉機,對正在苦惱如何推動對美貿易談判的170多個國家來說,這可謂是非常直白的成功案例,就是拿出相應的籌碼,努力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
當然,因為美國“壓制談判”的本質眾所周知,所以有國家從幻想當中走出來選擇反擊是正常的,但大部分都沒想到,率先站出來的國家竟然是印度,屬實是出乎預料。
畢竟美印之間的關系稱得上好,近些年美國拉攏印度也是非常明顯,結果反倒是印度在中國之外提出反制手段,拿出了針對部分美國商品的報復性措施。
對美國來說,印度突如其來的行動或許沒有在他們的計劃當中,不過,對比提出威脅,印方這次雖然拿出法案,但落實需要時間,而美印談判的最佳時間正好就在這兩三天。
畢竟7月9日對等關稅就要生效,印度迫切希望在這之前達成共識,但同時也不打算稀里糊涂的達成協議,而是期望雙方能夠好好思考,簽署對各自都有好處的協議。
這表明印度的態度在整體上還是保留了一部分,無非是拿這些法案來加大壓制力,一方面是提醒美國不要得寸進尺,并強調印度有所準備的姿態,另一方面則是平息事態影響。
從整體角度來看,美印現在的分歧點集中在農業和車企等領域,美國希望用這些領域的合作,換取印度開放農業和乳制品市場,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印度的市場組成,其中就以農業為主。
而美國農業以大農場運營為主,印度的散戶根本不能形成競爭力量,這代表大部分的印度民眾都要靠美國市場才能生存,對印度執政者來說,完全有被架空的風險。
莫迪自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所以用糧食安全作為說法一直拒絕美國的提案,但隨著暫緩關稅的最后期限臨近,印度內部的焦慮感越來越重,自然就開始選擇其他手段行動。
結果中國的成功案例出現,印度選擇模仿算是情理之中,問題是之前幾個月印度一直秉持懷柔策略,現在突然換了風格,照樣很難壓住美國的想法,大概率還是要選擇妥協。
畢竟中美談判也歷經數月才有成果,沒道理印度剛提反制就能短期解決,而且印度本身對美依賴性不低,如果想著單靠自己成功無疑是非常困難,就看歐盟會不會因為印度趁機行動了。
參考資料:
商務部回應美取消相關對華經貿限制措施丨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