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已經落下,日韓等國家遭到了首輪打擊。執政滿意率剛剛突破60%的韓國總統李在明,如今迎來了上臺后的第一個大考。
韓聯社7月8日報道稱,受美國關稅影響,光是今年年內,韓國汽車和鋼鐵行業的出口可能分別下降7.1%和7.2%,而汽車零部件和機械行業的出口可能分別下降6.5%和3.8%,這將會給韓國經濟造成“致命性打擊”。
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公布了14封關稅通牒:日本商品稅率從24%升至25%,韓國維持25%,而緬甸、老撾承受40%“死亡稅率”。
更具侮辱性的是,特朗普致韓國信中有這樣一番警告,“若敢報復,美國將在25%基礎上無限疊加!”
特朗普擺明了想要挖走韓國的產業,其在信中誘惑:“若在美建廠可免稅”,并承諾審批“僅需數周”。
特朗普早就對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展現出了興趣,但韓國方面明確警告,作為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如果半導體產業遷出韓國,只需要達到一定比例,就會讓韓國半導體企業喪失優勢。
美國這場針對亞洲多國的貿易絞殺,徹底撕碎了美國這個“盟友”偽裝的最后體面。特朗普政府對日韓等國家以“盟友”之名行收割之實,逼迫日韓用自己的資源給美國“續命”。
當前,李在明面對著嚴峻的挑戰。美國準備在8月1日正式推行對等關稅,韓國還有20多天的談判時間。如果處理不好這一困局,李在明剛攀至62.1%的民意高峰,恐被關稅海嘯吞沒,韓國將再次出現經濟逆增長。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與商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相植給出的出路是,韓國需要實現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推動向歐盟、東盟和印度等地區的出口。
除此以外,韓國必須加速發展固態電池、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
事實上,對于韓國而言,短期內實現產業升級已經不太可能,韓國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開辟海外市場。
然而,張相植專門提到了歐盟、東盟和印度,卻絕口不提中國。要知道,長期以來,中國都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貿易協會方面回避“中國”二字,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戰略短視。
當前,日本首相石破茂選擇強硬對待美國關稅,他在緊急對策會議上表明“沒有輕易妥協”,準備死守農業紅線不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明言“絕不犧牲農民”,回擊特朗普要求日本進口美國大米的企圖。
日本還堅持要求全面免除25%汽車稅,這在客觀上給了韓國一些反擊美國的底氣。中國已經給日韓等國家打了個樣,只有強硬反制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才能得到一線生機。如果選擇向美國低頭妥協,只會讓特朗普政府得寸進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