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聰明的歐盟,本想打出“中國牌”來討好特朗普,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被中美“混合雙打”。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暫停期即將結束,歐盟27國都繃緊了神經。美國財長貝森特更是公然威脅稱,如果還不達成協議,將從8月1日起加征更高關稅。
可以說,留給歐盟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歐盟又收到了來自中方的反制通告。
就在7月6日當天,中國商務部出臺了一項針對歐盟部分商品的限制措施,主要聚焦在歐盟進口醫療器械領域。因為就在數周前,歐委會才出臺了一項新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歐方的醫療器械公共采購。
在中方反復交涉下,歐盟方面仍舊一意孤行,對華設置貿易壁壘,基于此,中方最終決定采取對等限制措施。
可以說,事情的本源,中方在通告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次歐盟之所以遭到中方對等反制,完全是自己“求錘得錘”的結果。
中歐貿易往來密切
誰讓歐方無視中方警告,執意損害中企利益在先?既然歐方一再忽視中方善意,那么出于維護中企合法權益的目的,中方對歐盟部分商品采取對等反制措施,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而從時間線來看,歐委會當初對中企采取限制措施的時候,恰逢美歐談判關鍵期。可見,歐盟那時候有意通過打出“中國牌”,來向美國展示自身價值,進而爭取更多談判的籌碼。
豈料在后續的談判中,美方并沒有因此對歐盟“網開一面”,而是要求歐盟對美作出更大讓步。可見,歐盟想通過“碰瓷”中國的方式討好美國,完全是自己一廂情愿,特朗普對此并不領情。
因為在美國眼里,歐盟長期對美貿易處于順差,想獲得來自美國的關稅豁免,必須得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才行。
而對于歐盟來說,由于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哪怕只是10%的額外關稅,都讓歐洲難以接受,更別提特朗普還威脅稱,要對歐盟加征50%的關稅了。
但長期以來,歐盟在各領域對美國深度依賴,實在難以拿出足夠的籌碼來跟特朗普討價還價,于是只能考慮炒作涉華議題了。
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動輒炒作中國話題來轉移矛盾的做法,已經成為路徑依賴了,然而這招“治標不治本”,完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而且,以損害對華關系為代價,來討好美國,這筆買賣對于歐盟而言,當真劃算嗎?現在的美國早已不是昔日的美國了,哪怕是最親密的盟友,也會成為關稅收割的對象,歐盟自然也不例外。
現在的歐盟,是既得罪了中國,又面臨美國的關稅施壓,一根筋變成了兩頭堵。而導致今天這一局面的,恰恰是歐盟自己。
還記得去年,時任美國財長耶倫游說后,歐盟不顧中方反對,執意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當時中方就明確提醒過歐洲,勿要損害中歐合作的大局。
中歐關系
但當時歐盟鐵了心要跟隨美國行動,結果現如今美國調轉槍頭,率先收割起了昔日的盟友們。這也再一次說明,自作聰明的歐盟,如今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在為昔日的短視,付出應有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